发布时间:2024-11-30 09:43:12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陕西延安10月22日电 题:延安甘泉:从黄土漫天到“指尖种菜”
记者 张远
十月下旬的陕北,寒气逼人。在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闫家沟村,村民刘永兵拿出手机,点开软件操作“智慧农业智能水肥一体机”,开始远程为两棚黄瓜喷水。
图为刘永兵在黄瓜棚中。张远 摄“大棚在村里的千亩融合农业示范园中,通过架设的管道,可以手机操作喷水、喷药、施肥、卷放被子等,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也可随时查看。”谈起“指尖种地”,刘永兵滔滔不绝。
下寺湾镇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曾几何时,这里黄土漫山,贫瘠苍凉。“我还是娃娃时,山沟沟里植被不多,风一吹到处都是土,人都睁不开眼睛。”刘永兵告诉 中新网 记者,最早家里靠种植烟叶生活,一年挣不下几个钱。
1999年,延安开始退耕还林。随着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等治理水土流失举措的持续推进,曾经的沟沟峁峁已是树成荫、木成林,实现了“由黄到绿”的逆转。
“退耕还林以来,甘泉县林地覆盖率由36.5%提高到现在的76.84%。农业产业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林下养殖和大棚菜种植,这都是生态建设带来的效益。”甘泉县退耕还林办主任石磊称,2023年全县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4元。
不仅如此,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收入,当地依托被誉为“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的甘泉大峡谷,坚持“农业+特色+观光”模式,将农业产业牢牢嵌入旅游业中,实现峡谷兴、农业旺。位于闫家沟村的千亩融合农业示范园就是其成果之一,现有温室及拱棚400余座,可进行时令水果采摘、拍照打卡、大峡谷旅游接待、停车住宿。实现年产值26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图为千亩融合农业示范园。张远 摄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分为采摘园、葡园、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阳光玫瑰主题宾馆等4个区域。红顶黄墙的大棚排列在道路两侧,颇为整齐,弯腰进入,棚内半空及地面皆铺设有各式管道。
“通过自动监测,温度低了风口就自动关小,温度高了就自动调大,十分节约人力。以前打药一个人一次需两小时,现在‘指尖种地’不到10分钟。”刘永兵表示,浇水更方便,不用一行一行浇。将药、水、肥配好,门口的“智慧农业智能水肥一体机”自动运转,半个多小时就结束。
谈起收入,刘永兵颇为感慨:“智慧一体机是当地政府出资免费装的。我这个年龄在家务农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两个棚一年纯收入十万元左右。村中相同年龄段的人几乎都留下来种地了。”
据甘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博介绍,智慧农业系统是2021年开始投用,如今全县六个智慧农业园区都使用了该系统,皆为政府出资。未来,智慧农业系统将在甘泉县持续推广,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指尖种菜”。(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