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2023:解难题、稳预期、拓新局

发布时间:2024-11-30 19:36:22 来源: sp20241130

  (年终特稿)中国民营经济2023:解难题、稳预期、拓新局

   中新社 北京12月18日电 题:中国民营经济2023:解难题、稳预期、拓新局

  作者 陈建新 刘舒凌

  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实现两位数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面对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国内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持续展现韧性与活力。

  解难题:关键时刻“拉一把”

  2023年,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疫情产生的“疤痕效应”仍待消除,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尚在,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转型升级难度增大、融资难融资贵未解等突出困难。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表示,战胜困难、恢复增长,既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转型创新,也需要政府部门关键时刻伸手“拉一把”,从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到财政、金融、税收等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体系。

  海内外均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官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如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等。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驱动的91科技集团,今年陆续在重庆、成都、深圳建立分支机构。集团董事长许泽玮介绍说,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和“放管服”改革,企业税负大幅降低,增加了现金流,也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0月就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复记者提问时介绍说,一个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

  稳预期:“1+N”与政策统筹

  “中国经济的难点主要在民营经济,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民营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也在民营经济。”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庄聪生回应 中新社 记者,抓好民营经济,就是抓住中国经济的“牛鼻子”。其中最重要工作,是稳定企业家的信心,稳定其市场预期。

  方针政策稳定、营商环境公平、政府部门守信、个人财产安全,无不关系到民营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今年7月,被外界视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纲领性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呈现鲜明的‘1+N’的特点。”李志起认为,《意见》属于新时代民营经济的顶层设计,各个部委分别出台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从上至下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政策措施如何切实落地,是民营企业家关注重点。

  “下一步,要在政策统筹上下功夫,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潘士远分析,中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为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一致性、针对性与有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营经济工作涉及范围广、行业领域宽、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海内外观察家分析该局职责,多认为“统筹”“协调”是关键词,这意味着未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将更为注重各方协作、发挥政策合力,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见实效。

  拓新局:创新转型,应变求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民营企业借助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民营企业也要应变、求变。

  今年10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中国民营企业意识到,不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事卫浴产品研发制造的九牧集团,目前在全球已设有16个研发中心、15家高端数智工厂,与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合作,加速全球化布局。“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积极修炼‘内功’。”集团董事长林孝发向记者介绍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直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面对当下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对内优化资源配置,对外开拓市场、把握机遇,潘士远说,民营企业真正发挥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作用。

  2023年,扛住多重困难,中国民营企业化压力为动力,正在为下一阶段的蜕变和新生积蓄起关键能量。(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