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9:00:02 来源: sp20241230
本月初,北京大学公众号上发布了一项由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高校内引发热烈讨论。这是一项怎样的改革?为何要改?改革前后有何变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霸云集,已经成功保研的大四学生陈佳璐回忆起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压力,至今都历历在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 陈佳璐:大一的时候有一些课其实学得不是特别好,像高数、大学物理这种,考了70多分,我当时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会不会因为绩点被拉下去,以后保不了研或者什么的,天台上那一边哭一边给我妈打电话,我说这要完蛋了,大学生活要终结了。
陈佳璐所说的“绩点”,是国内外高校普遍用来衡量学习质量的一种评价方式,常与百分制配套使用,通常是将学生各科课程的百分制成绩与所占学分,通过公式加权的方式,转化为一个数值,用以比较不同学生之间的综合学习表现。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 贾维宸:在北大的计算方法,如果是百分制的话,它每一分都确实是有用的,特别是在分数比较低的时候,一分对于绩点的提升会非常大,低一分的话绩点会影响很多。
在很多高校,绩点是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的主要依据,也是申请国外大学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由此,在大学校园里,尤其在重点高校和优秀学生间,引发了一个“绩点焦虑”现象。如今,已经成功直博的北京大学大四学生蔡尚璇坦言,在学院改革之前,就曾陷入“绩点焦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蔡尚璇:周围同学都在讲绩点,主要是一分两分都要去争,比如说我已经拿到90分了,但我不满意,我要91、92、93、94。之前就很焦虑,真的就是觉得成绩很重要,如果我比别人差一点,我就会很害怕某一天有一个机会来的时候,会不会选的是别人,不是我。原来我们高中的时候经常强调一分千人一分万人,这个时候可能是过往的一些思维的惯性,到大学之后可能没法好好转变过来。
采访中,同学们告诉记者,此前,一些同学即便对一些选修课程感兴趣却可能因为难度大、难以拿到漂亮的分数而放弃,一些同学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不断重复价值有限的实验,甚至采取策略上的“讨巧”之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蔡尚璇:比如说,花更多的无效时间把实验报告包装得很好,而不是真的去做实验。
分分计较的“无效内卷”,也引发很多老师的关注与思考,2020年,在北大的一场内部讨论会上,有教授担心学生们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一想法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共鸣。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 教授 王世强:培养学生的角度,我们不希望学生花时间去卷分数本身,而是希望在学了基本原理之后,能够有更多的实践环节,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比如说交叉学科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比如现在卡脖子问题的这样一些素质。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唐平:卷如果说奋斗来讲,它不是一件坏事,但内卷的话,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地方,付出了不必要的精力。当时大家比较一致的一个观点,知识学习已经掌握比较充分的情况下,为了卷面的成绩,从一个85分,往上还有90分95分,在后面的这些高投入但是低回报,我们觉得是一个比较强的内卷。
北大生科院: 一场去绩点化的指挥棒改革
百分制和绩点制度引发的问题,成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酝酿改革的初衷。能否有更好的替代方式,让学生从注重分数转向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经过一年半的调研论证,一项考评制度改革从2022年春季学期正式拉开序幕。
2022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宣布,面向2020(含)级之后的本科生,在部分课程中试行粗线条等级制成绩评定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学生的成绩分为A、B、C、D、F五个等级,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用优秀率和优良率取代绩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宋艳:85分以上都是优秀,他就不用去花那么多时间去拼一个98还是99,这样他们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从考分上解放出来,然后真正在实验室做科研,或者去探索一些他们喜欢的别的方向,比如说有一些人文艺术的积淀,或者是做一些社会的实践,就是真正找到在大学时期最感兴趣的那个点。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生们告诉记者,这项改革,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订的具体方案,在改革启动前,就开展了多轮问卷调查,在2021年12月这份问卷调查中,88.18%的受访学生希望试行等级制评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 贾维宸:在等级制下,85分以上的都算A,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它的目标是让你把东西都学进去,然后把课上好,让我们努力去追求85以上,它其实就是让你好好学习的意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90和95的这样5分的差距,过度内卷,它并不会对你的成绩有很大的差异。
改革正式启动后,2022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计有12门课程申请参与试行等级制成绩评定;秋季学期,又有16门课程申请参与试行。在对等级制评定方式试行反馈的问卷调查中,有88%的学生认为降低了内卷压力,64%的学生认为使其敢于挑战难度较高的课程,78%的学生认为使其关注点由分数高低转为综合素质提升。
扭转分数思维 系统调整评价体系
绩点竞争之所以激烈,本质上还是因为它与评奖评优、保研就业、出国留学密切相关,任何改革都不能在“真空”中独行,新的学业评价体系更需要读懂学生的“公平忧虑”。采访中,北京大学生科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取消绩点和等级制改革进程中,他们把与学生切实利益相关的评价体系都做了系统改革调整。
这是一组去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奖学金评定时的答辩照片,同学们正在向专家组展示自己参加的科研实践、社会公益等活动,打破此前单纯按照绩点排名来评定奖学金的方式,实行综合评价,这是伴随着成绩评定改革,北大生科院在奖学金评选制度上的调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唐平:他的课业成绩,包括他科研的一些成果,以及在一些学科类的竞赛中的表现。他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一个表现,我们的奖励奖学金评审体系里面都会特别认可,都会给同学鼓励和支持。
保研,同样延续了综合评价的改革思维,打破“唯绩点”论,这让此前深陷焦虑的蔡尚璇逐渐找到了自我,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她成功直博;也让曾经考试失利的陈佳璐重拾了信心,凭借在哲学方面的兴趣拓展,她成功保送生物哲学方向的研究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 陈佳璐:未来想要搞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哲学,搞等级制,我能在自己更感兴趣的地方,更自由地支配一点自己的时间,比如说自己双学位,然后上的哲学课,或者是我生科里面比较喜欢的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蔡尚璇:明确知道了未来的考核标准并不是以成绩为唯一导向的话,这个时候就没有卷绩点的情况了,可能成绩是一方面,但比较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在科研的素养,因为生命科学是一个实验科学,我觉得我投入到实验室的时间更长了。
而对于准备出国的王瀚烨来说,原本担心绩点制度取消会影响申请国外名校的她,最近也放心了下来,原来,学校为准备出国的同学都准备了这样一份证明。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 王瀚烨:给我们出具了一份我们这边改成等级制的一个说明,有英文和公章,如果真的要用到排名的话,学院也会给到优秀率的排名,要填绩点的一些学校,生科院其实是有各个等级对应的绩点的换算方式。
王瀚烨告诉记者,申请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名校最看重的并不是她的绩点成绩,最大的加分项是她在本科时做的科研项目。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 王瀚烨:从大二开始在实验室做本科生科研,然后是有一个比较独立的自己的课题,帮助我学会了很多除了课堂之外的科研方面的知识,对我的申请过程帮助非常大。可能国外的一些学校会更考虑本科过程中一些科研上的经历,在申请过程中有比较多考量和展现。
身处学业评价改革的轨道之中,随着“绩点为王”的气氛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同学找到了成绩之外的辽阔天地。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学生 王昕悦:我平时比较热心于社团和志愿服务,这些实践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这个制度我感觉可以鼓励到一部分同学在学校社团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多所高效试点探索等级制考评改革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分数牢笼之困”,其实是很多高校同学的普遍痛点。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都进行了试点探索等级制成绩评定改革。
据了解,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尝试全面改革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用A、B、C、D、E、F等12档记录学生的成绩,而不再是百分制。南昌大学从2016年开始取消百分制,用A、B、C、D、F、P等10个等级记录成绩。浙江大学2022年发布的《本科课程成绩评定与管理办法》中也提出,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性质不同,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其中,等级制分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和二级制(合格、不合格)。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的评定方式,但同时也保留了百分制,以便于成绩的转换和存档。
2020年,我国首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布,一场如何破解“唯分数论”的大讨论也在全国高校中展开。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不再搞百分制,搞等级制,目的就在淡化分数。100分和97分、98分有区别吗?没有任何本质区别,成绩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真正要解决的是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综合评价的问题,其次才是成绩的表达问题,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见效果。
伴随着等级制成绩评定改革,很多高校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综合评价改革,努力与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等制度做好衔接。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范杰平告诉记者,学校考评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感兴趣的赛道实现了梦想。
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 范杰平:很多学生从原来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还更关注创新创业能力,比如他可以从事一些论文,一些实验比赛,比如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在2019年的时候,我们排在42位,到2022年,到了22位,在2022年全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状态数据排在第五名,对于南昌大学这种地方高校确实非常不容易的。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取消绩点,以等级制取代百分制,其实很多网友也在讨论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业评价改革是否适合更多院校?综合评价会不会产生新的公平焦虑?其实,这些担忧也都是理性客观的,考试评价改革需要扎实论证不能一蹴而就,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更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其实,无论是采取等级制、百分制、绩点制或是其他考核评价制度,本身都是形式。改革的真正核心在于: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让大学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赵迎晨 魏帮军 姚杰杨)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