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2:14:40 来源: sp20241216
数据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绿色是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推窗见绿,行路有荫,出门进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合理布局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拓展,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晨光微露,江苏无锡市梁溪河畔,健身跑道上的身影渐渐多起来。一身运动装束的滨湖区居民林秩欢说,“这条河道连着多个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还铺设了专门的跑道。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爱来这边锻炼。”
跑完一个来回,林秩欢拐进了毗邻梁溪河的融园。绿意盎然的小径,古朴典雅的石栏,江南特色的照壁,还有隐藏着“黑科技”的健身器材……新修建的小公园成为附近居民最爱打卡的地方。“这里的健身器材可以边健身边给手机充电,运动数据也一目了然。”林秩欢说。像这样的口袋公园,滨湖区近年来先后建成了138个,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亲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开展城乡绿化,持续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制定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拓展,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提升。
——城市绿化体系不断健全,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曾经灰色的街道变成了花草相伴的绿道。”在北京,90后胡昕喜欢从平安大街骑着自行车,一路途经北海公园、南锣鼓巷,感受老北京的风韵。
“骑行在林荫路、健步在花园街、休闲在微公园”,成为平安大街绿化改造后的真实写照。三四十米宽的道路中央新增一条平均宽度约3米的绿化带,上层种植国槐、海棠等乡土品种,下层栽种月季、绣球等植物,底部再配植宿根花卉;两侧则拓宽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搭配绿竹、坐凳、无障碍设施,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科学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心,大力推动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建设,逐步构建蓝绿交织、连续完整、布局均衡的绿地系统。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较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10年间增加各类城市绿地近100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的绿色本底体量更加厚重,生态系统格局更加健康,给百姓带来更多绿色空间。”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王成表示。
——绿色生态网络持续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秋天的山西长治市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光潋滟、层林尽染。过去,这里空旷荒芜、水质污染,通过科学的生态治理,变身生态良好的天然沼泽湿地,一叶“绿肺”,润泽城乡。
“城市绿化为城市构建了城市公园、滨水空间、口袋公园等多元化蓝绿空间体系,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在净化空气、降温减噪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忠杰介绍,以噪声为例,城市噪声声波碰到树木枝叶,经多次吸收、反射,声波能量会大幅减少。有研究表明,4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少噪声5—7分贝。
——绿色活动空间愈发丰富,百姓生活更加舒适美好。
“自从家门口的小公园建好后,每天锻炼有了场地。”河北石家庄市桥西区居民宫美秀说。这个曾经的街角废弃地,如今成为周边居民的“幸福园”。
近年来,我国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江苏打造“乐享园林”,有效增加群众身边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绿色公共空间;福建实施“福道+”,融合绿色无障碍出行、社区公共配套等复合功能;山东枣庄建设“生态街巷”,把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延伸到百姓家门口,过去“一座岗楼两盏灯、一把花生逛全城”,今天“一城山水满城绿、满城园林一城景”。
一条条绿道,串联城市山水人文;一个个公园,服务百姓游憩健身。近年来,我国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布局更加均衡,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数量持续增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深入推进,为群众营造了丰富的亲近自然、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绿色活动空间。截至目前,我国拥有各类城市公园6万余个,绿道9万余公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开展城市绿化
“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指明方向。
城市绿化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人居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幸福。专家表示,应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色,综合考虑绿化的经济性、适宜性、可靠性,科学开展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必须坚持系统思维。
“城市绿化是一种长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要纳入城市规划。”王成表示,一方面要树立城市生态空间的底线思维,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老百姓品质生活留足生态空间;另一方面则应加强统筹协调,规划、城建、园林等部门联动,构建多方参与机制,编制专项规划,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程序,科学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系统工程,系统谋划。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认为,从百姓身边的小游园和微绿地,到城市道路增绿、滨水两岸添绿,再到新建一批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借由绿道串联,形成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只有坚持统筹规划布局,才能促进城市绿色空间均衡布局、结构完整、连接畅通。
山水林田湖草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王忠杰认为,推进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构建系统完整、城乡协调、内外联通的城市生态绿地网络。“要以建设健康生态体系为主线,实行全域一体化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推动城乡绿化均衡性发展。”
——城市绿化,要按科学规律办事。
走进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银杏树林、元宝枫、白蜡、黄栌等彩叶树种五彩斑斓,秋意盎然。大运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魏多介绍,森林公园里种植了许多乡土植物,它们节水、耐旱、好管理,特别皮实,一些开花品种可以从春开到秋。
专家介绍,北京常见的乡土地被植物,如野菊花、二月兰、沙地柏等,能用叶子在土地上覆盖一层“绿膜”,对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尘土、滞纳杨柳絮、净化空气等有很好的效果。
“乡土树种是千万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更能适应当地环境。”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龙岳林说,城市绿化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地块特性及局部小气候,选择适宜树种。
“科学选树、科学种树,才能更符合生物链、生态链要求。”石家庄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绿化应遵循科学规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树种、草种等,还要“以水定绿”,根据水资源的情况选择绿化方案。
“除了满足人的需求,还要给动物留下栖息空间。”王成建议,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种植一些食源树种、蜜源植物,还可以通过适度留野等方式,营建鸟类等野生动物取食、栖息环境,真正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绿化,得讲节俭务实原则。
“要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搞绿化,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龙岳林表示,城市绿化应坚持节俭务实原则,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违背科学规律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严禁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数量和质量并重,节俭务实开展国土绿化”。
在北京市西单商圈的购物广场“更新场”,草坪上冷季型草和委陵菜等野生草交替布置。“早熟禾、高羊茅等冷季型草整齐美观,但耗水多、养护成本高,适宜在重点区域少量使用;委陵菜的枯草期比冷季型草长,但无需施肥、生命力强。二者按照一定比例布置,能够优势互补。”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李战修介绍,冷季型草和野生草的混播方式已在不少园林绿化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将强化督导考核,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各地落实科学绿化理念,杜绝人工造景、“大树进城”,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各地科学编制、修订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园林绿化标准体系,强化园林绿化项目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全链条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服务品质。
激发城市绿化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今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发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号令。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美丽城市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城市绿化从追求快速变绿、景观亮丽向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生态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转变。专家表示,宜居城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空间载体,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健康安全、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夯实高品质生态支撑,绿色成为城市底色。
“拆掉围栏后,每天不用再绕路,直接从公园林荫道穿行回家,这是我们的‘最美回家路’。”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居民王女士说。北京市近年来打造无界公园,王女士家门口的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与周边融为一体,一抹绿色触手可及。
江苏苏州在古城街巷改造、新城绿化建设中,因地制宜用苏派盆景艺术装点城市街头、美术馆、博物馆,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打造独具苏州特色的景观风貌。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对于绿色生活的期待?
近年来,不少城市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见缝插绿”“拆违补绿”,让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多起来。今年,北京在核心区继续挖潜增绿,在具备条件的公园实施“减围栏、促联通”,实现“绿地连片、绿道连通”,让市民休闲游憩更加舒适便利;上海持续推动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新建公园120座;重庆实施100个街头绿地提质项目,建设100公里山城绿道,建设10个城市体育公园、100个口袋公园……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国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1万公顷,建设口袋公园3800余个、绿道接近5000公里,鼓励各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共生共荣宜居城市。
“柿子客厅”学习植物知识、“昆虫观察站”了解昆虫习性、“一米菜园”体验播种乐趣……在上海宝山区张庙街道的泗柿如意园,社区居民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家住泗塘三村的居民王妙富说,社区有这么一块绿色天地,大家都很珍惜。
泗柿如意园的前身是一处环境脏乱差场所,当地街道通过民意调研,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在图纸上绘出心目中的花园模样,并提出改进建议。如今,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随处可见。
专家表示,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既要坚持以自然为根本,也要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改进管理机制,提升市民参与程度,进一步强化广大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共同建设共生共荣的现代宜居城市。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郑曦认为,推进城市绿化过程中,应当将政府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多征求公众和专家的意见,根据人民群众使用需求,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绿化的共建共享。记者在上海徐汇区了解到,口袋公园投入使用后,绿化部门“一家管”变成属地街道“大联勤”,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进一步提升管养水平。
——山水草木留住乡愁,让城市文脉永续传承。
“我心中的乡愁就是这棵古香樟,它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71岁的苏州市民詹钰雯每天早上都会从家里特地绕道,看望这位“老朋友”。古香樟位于苏州姑苏城区的庭园路上,斜斜地向一侧生长,枝繁叶茂,搭配周边粉墙黛瓦的建筑,如同一幅水墨画。细看树上的保护铭牌:古香樟树龄340年,保护等级为一级。为保护这棵古树,并不宽阔的庭园路被设计成了环岛路,人和车都会多走半圈,为树让路。在苏州,古树名木达2308株,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一级古树名木有562株。
浙江金华,实施“一树一策”,开展“古树义诊”;山东济南,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古树园,打造城市生态文化新名片;湖南长沙,开展“评选古树名木之最”等系列活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四川广元,建立“树长制”,强化蜀道翠云廊古柏群保护……专家表示,新时期做好城市绿化工作,要将其与城市更新等有机结合,在山水草木中留住乡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更好促进城市文明传承、文脉延续。
瞩望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报记者姚雪青、史自强、常碧罗、贺勇、季觉苏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3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