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01-01 16:51:52 来源: sp20250101

  自古以来,中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让世界见识到中药的力量。作为中国特色药品种类,中药不仅仅是在疫病防治领域,在其他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在顶层政策加持下,中药行业正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不过,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中药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守正创新”,走出中药现代化发展之路,继而走出国门,还需从多方面加强努力。

  疫病之下彰显“中药力量”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央指导组提出的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介入到救治中,让中医药在阻断疫情蔓延、降低方舱医院轻症患者转重症的几率、出院后的及早康复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就曾提及,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其中,“三药”中的金花清感颗粒是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研发的中成药,连花清瘟和血必净注射液均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研发的创新中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均适用于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血必净则被用于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也是治疗重症肺炎及脓毒症的代表性药物。

  “三方”则包括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和宣肺败毒方,是由在武汉抗疫临床一线众多院士专家筛选出的有效方药,均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2021年3月2日,在“三方”基础上成果转化的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同时获批,成为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后首次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3.2类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审评审批的品种。

  在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张伯礼建议将中医药纳入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大中医药学生传染病学、临床重症医学救治等方面的培养。截至目前,北京、上海、青海、吉林、甘肃等地已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已翻译成英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新媒体上全文公开,并主动分享给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据了解,有关组织和机构目前已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器械,并有中医专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抗疫。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中药产业发展,力图解决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很多根本性问题,让行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期。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中提及,要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

  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实施,其中明确,国家保护传统中药加工技术和工艺,支持传统剂型中成药的生产,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201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药监局修订《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并于今年2月正式发布,更名为《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在中药注册分类与上市审批、人用经验证据的合理应用、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多个方面制定细则。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在中药创新、中药抗疫、提升中药质量、纳入医保等多方面提出加强政策,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再次升级,增加明确发展数据的指标。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之下,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中药产业也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据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中成药企业及中药饮片企业合计达到4569家,包括中成药企业2319家,中药饮片企业2250家。另据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中药工业主营收入已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医药卫生法学教授邓勇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促进中药现代化、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全球化布局等多方面发展的政策文件,对中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中药现代化等起到很好的指引和推动作用,中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创新研发呈现蓬勃生机

  在国家鼓励发展中医药大背景下,中药创新备受关注。创新药研发难度大,中药创新药因其产品本身的特殊性,研发历来就比化药、生物药研发更为艰难。新京报记者依据医药魔方新药数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每年只有1-3个新药获批上市,五年累计只有9个1类中药新药获批。

  2020年以来,国家药监局陆续出台多个指导文件,重塑药品注册管理和技术评价体系,中药新药上市速度加快。2021年-2022年,中药新药审评/上市数量创下近年新高,中药创新药行业拐点已至。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药创新迎来爆发期,多达13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获批数量首次突破两位数。2022年虽再次回落到3个,但2023年至今,已有5个1类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且有15款中药新药在今年提交上市申请,远超去年同期。

  从同花顺中药板块的上市企业披露的今年三季报研发数据也能看到,中药龙头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实力,研发投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以岭药业、白云山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达到17.96%、14.59%,此外还有康缘药业、华润三九、济川药业等9家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5%。

  与早年相比,中药企业的研发热情被激发,与生物制剂、化学制剂板块相比仍有差距。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发布的《中国中药工业创新报告》就指出,由于中药新药研发长期套用化药标准,导致中药新药申请难度较大,中药企业研发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中药研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强度仍低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

  “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中药材质量,中药材质量是产业发展生命线。虽然中药材质量有所提升,但中药材以次充好、染色等问题依然存在。”邓勇指出,要真正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中药材质量一定要花大力气改革和完善。此外,中药产业人才依然匮乏,学历层次、职业等级、对非遗传承的保护等多方面还有待加强。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