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49:27 来源: sp20241227
钢丝球花束、绿头鱼头套、“卖崽”的青蛙……这些与常规审美不太一样的“丑东西”,正受到年轻人的追捧。(1月1日《中国青年报》)
最近几年,层出不穷的“丑设计”“丑东西”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下,引得不少青年人“围观”“种草”。前有甘肃省博物馆“龇牙咧嘴”的“铜奔马”,靠着“看起来就不太聪明”的样子,上架一年多销量破10万。现有吐着舌头的青蛙勺子,凭借让人“难以下咽”的造型,一举夺得“第四届淘宝丑东西大赛”的“头丑”,甚至“丑爆”店铺内其他产品。伴随网友的大量下单,店家不得不加班加点“挖土捏勺”。
这些“丑东西”何以成为爆款?年轻人“不怕丑”的审美态度,或是一个重要原因。先看网络大环境。当前,在社交媒体上展现“尴尬”已成为一种乐趣,“遇到事情不要慌,先来发个朋友圈”成为不少人的发帖“口头禅”。当更多人加入到以“囧”、以“丑”取乐的队伍中来,这些“丑东西”就成了部分年轻人追逐潮流、化作“显眼包”的社交货币。
再看微观主体。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个性化的表达,与其美得普通,不如“丑”得特别。在这些形状各异、造型百态的“丑东西”中,不少年轻人能够“丑中找萌”,通过搞笑解读,愉悦自己。比如,有人将“青蛙勺”定义为“减肥神勺”,以此控制食量,还有网友戏称“要用这些丑东西给未来的考古界一点震撼”。也有人认为,这些形状各异、造型百态的“丑东西”,是设计者“有趣的灵魂”的投射,不少人愿意给这份“放飞自我”买单。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乐见更多商家加入“丑萌”消费的“许愿池”,为更多网友的个性化需求“上新”。
(广州日报 刘硕)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