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1:26:01 来源: sp20241224
3月14日,在伊春森工集团美溪林业局公司一处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样地,工作人员在整理林下剩余物。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新华社哈尔滨3月21日电题:从卖木头到搞旅游 中国东北林区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新华社记者熊言豪、管建涛、陈益宸
林地面积21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47%、森林蓄积量21.58亿立方米……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十年的生态成果。停伐举措使中国最北森林屏障重获生机,国有林区得以依托生态振兴实现绿色经济转型。
20世纪中叶,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中国对这片原始森林进行大规模开发,至2014年全面停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超过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一半。
龙江森工集团资源管理部副部长杨崇军在林区工作几十年。他说,林区停伐前已经出现了蓄积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等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部分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
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以林木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国有林区,面临转型大考。当时大小兴安岭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斧锯,一部分人从伐木人变为护林人,一部分人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
在伊春市友好区,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刘养顺(右)和老伴杨秋娥在自家农家院中(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伊春市的林业退休职工刘养顺就是其中一员。“停伐前曾是伐木工,一个人每天能砍几十棵树。”刘养顺告诉记者,停伐后林区职工一度陷入迷茫。
依托林区的生态特色优势,刘养顺一家在2016年开办了农家乐,搞起了旅游生意,收入年年增长。“从刚开始的10个餐桌,到现在增加到18桌,每年接待游客一万余人次,增收十多万元。”
刘养顺所在的伊春市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在黑龙江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如今,伊春森林覆盖率已达83.8%,森林蓄积量增加到3.75亿立方米,年均净增超过1000万立方米,林区全面停伐成果持续扩大。
2023年,伊春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分别同比增长506%和534%,呈现“井喷”态势。
伊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巍说,正是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夏季森林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当地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在龙江森工集团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当地依托冬季绝美的雪景大力发展旅游业。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北国小九寨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刚说,曾经伐木为主的林场,正依托冰天雪地焕发新生机。
几间房,一张大圆桌,构成了民宿基本的雏形。2014年停伐后,除了护林等工作之外,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卫星林场职工潘德国将精力几乎全部转移到了民宿上。
“我们手写菜单,都是农家菜,来的人特别多,一个冬季就有几万元收入,比拉木头赚钱。”潘德国说。
3月12日,在伊春桦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包装桦树汁相关产品。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不仅旅游,借助丰富的森林资源,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大力发展林下产业,野生菌、桦树汁、中药材等一系列产品走入市场。
指着眼前的大棚,龙江森工集团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食品分公司总经理纪凤杰很自豪:“这是我们的森林果蔬种植基地,现在有106个大棚,种植的葡萄、柿子等很受市场欢迎。”
“现在产业多了,效益好了,我们的工资越来越高,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他说。
这十年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林下种植、旅游康养、汽车测试等产业上不断发力,推动林区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第一次喝用蓝莓酿的酒,味道香醇而独特,值得回味。”来自福建的游客在阿木尔林业局北极岛景区内品尝过当地酿造的蓝莓酒后赞不绝口,还购买了两瓶准备带回家给亲朋好友品尝一下。
“为了扩大野生蓝莓的价值,我们延伸产业链,成立了集采摘、加工、销售、观光于一体的北极冰蓝莓酒庄。”阿木尔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穆臣伟说,酒庄2023年完成销售收入约400万元。
近年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充分依托林下广阔空间,科学布局林下产业,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产品,绿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曹玉昆表示,从卖木头到搞旅游、发展林下经济,东北林区不断延长生态产业链条,提升绿色经济价值,生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参与记者:董宝森、王君宝、徐凯鑫)
(责编:薄晨棣、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