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9:56:42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 刘文曦 徐婧)打造“养老+托育”一站式专业机构、建立“中高本硕”养老托育服务人才体系、制定和完善养老驿站评估体系和标准化运营体系……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围绕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驿站优化升级、失能老人照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
近年来,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框架。逐步构建以幼儿园开设托班为主渠道,托育机构、单位社区托育点为补充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来自工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认为,北京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方面,还存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托育的供给能力不足、专业化机构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服务水平与民众的期待存在差距等不足之处。
安春玲建议从三方面实现养老托育设施建设“一体推进”。首先,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托育服务点。通过探索“新建小区配建”“老旧小区改建”“未来社区共建”“固定时间互访”4种共配模式,灵活分隔使用空间;其次,探索新型养老托育模式,加快促进老幼同托模式落地。打造“养老+托育”一站式专业机构,构建“一老一小”在同一个园区内享受专业服务的服务机构综合体,既保障独立生活区又构建共享活动区,实现老人情感需求和幼儿认知建立的双向满足;再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要创新“老幼共护”人才培育机制。强化保育师和养老护理员一体培训,建立“中高本硕”养老托育服务人才体系,实现一名专业人员一体服务幼儿和老人,培养更多高质量实用型人才。
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从优化养老驿站的功能定位建言。
许艳丽建议,一是要建立养老驿站服务对接常态化机制,有效对接老年人需求和养老驿站服务,使供给双方能够定期做出调整优化;二是对养老驿站和养老照料中心的职能定位进行整合划分,养老驿站主要发挥中介、媒介和中转的作用,以接收能够自理、需要帮助的老人为主,并作为主要的中转站,负责将失能失智半失能的老人转至养老照料中心;三是推动养老驿站运营主体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同时,制定和完善养老驿站评估体系和标准化运营体系,以标准化运营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养老驿站的准入和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期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已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如何构建社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来自妇联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立新从社区和家庭两个角度建言。
余立新建议,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构建一个社区整合式长期失能照护模式。建议发展小型、灵活的照护组织,如家庭照护小组、邻里互助小组等。鼓励专业化的跨学科照护团队参与,协作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照护服务。
余立新指出,家庭照护者是长期失能照护的重要力量。建议对家庭照护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包括照护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健康管理等。这不仅可以提升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还可以减轻他们的身心负担,通过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能更好地保障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和生活品质。(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