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6:02:52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深圳3月31日电 “《陈平原文集》新书分享会”30日在深圳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在现场谈及人文阅读时指出,为自己的兴趣和探索而阅读是根本而重要的。
陈平原教授在新书分享会现场发言。 商务印书馆供图商务印书馆日前出版了24卷《陈平原文集》,全面整理了陈平原教授在文学史、学术史、教育史以及文化史等方面的成果,展现出他不断开辟新领域、在多元视野中拓展学科疆域的努力。这一点,陈平原教授的学术之路与深圳作为改革重镇的探索之路,有着高度同频的精神特质。为此,主办方特选择在深圳举办《陈平原文集》新书分享等系列活动。
会上,陈平原做了题为“‘步履不停’与‘平生风义’”的主题演讲,以《文集》的出版为引子,分享了改革时代中个人的求学经历和所感受的鼎新风气,及其对于治学的砥砺。陈平原教授所代表的这一代学人,是改革春风照拂的第一批年轻人。由于特殊的时代经历,这一代学人以他们别样的生命体验,汇成了学术的思考和探索,正如陈平原教授所言:“放长视野,我们这代人的‘阅历’‘观察’以及‘心情’,或许比我们做出来的‘学问’还要有意义。看一代年轻人如何从时代困境中走出来,定定神,然后左冲右突、上下求索,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主题演讲之后,陈平原与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郑勇围绕着读书治学“如何从狭窄走向宽阔”为主题,展开圆桌对谈,向读者倾囊分享读书与治学的思考、体会与方法。
陈平原特别谈到人文视野对当下的意义。在他的观察中,东南沿海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大学专业时更重视孩子的兴趣,而非仅仅考虑就业前景。这是经济发展对于人文教育的一个显著影响。
《陈平原文集》。 商务印书馆供图在他看来,读书有“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之分。在个人阅读中,有的书是作为个人发展某一阶段的敲门砖,而另一些书是能带来一辈子的启发。互联网的发达带来了人文知识文化传播的便利性,但目前大学建制要求下的专业阅读又会逼迫年轻人回到狭窄处。“高中毕业时我们都是同学,十年以后我们成了不同的人类,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彼此都走到非常小的知识的茧房里。”陈平原强调,今日的学科划分体系是非常晚近才形成的,而不是天然如此。人文学本来没有这么多边界,不应过分强调“你是中文系的,我是做人类学的”,如此种种。为自己的兴趣和探索而阅读,是根本而重要的。“带着问题,关心人生,关心社会,这样的读书才是为自己,这样的人文阅读可以伴随你一辈子。”
作为文集发布活动的一部分,《以人文之名与时代同行——陈平原先生著作书影与墨宝展》也同时在深圳前檐书店举办。展览集中呈现了陈平原教授治学四十余年以来的人生轨迹与探索之路,汇集其四十余部代表作的初版本书影,提供一份改革时代人文史研究的特殊“证言”。
活动由深圳南山区委宣传部、前檐书店和商务印书馆组织举办。作为中国经济大区、科技强区的南山,也通过本次《陈平原文集》新书发布系列活动,为当地的创新创业者带来博雅宽阔的“人文视野”,让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融并行。(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