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学党史|长汀热土燃新火,“红文化”蝶变“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4-12-24 05:32:35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长汀8月29日电(刘越)夏末秋初,绿水人家绕。顺着讲解员的引导,“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采访调研团成员来到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汀江畔。

  放眼望去,沃野平畴,风卷起丝丝凉意。汀江悠悠流过,渡口古朴静默,它们曾共同见证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

水口村红军渡口。刘越 摄

  斗转星移九十五载,如今的江畔渡口,已旧貌展新颜。借由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今,新长征道路上的新一代们,在前辈奠定的坚实基石上,翻开历史与未来交织的璀璨一页。

  “红旗跃过汀江”

  水光山色中,一条青石板路宽大平整,连接着水口大桥和红军渡口。这条路叫“红军街”,比水口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兰根祥的年纪还大。兰根祥说,红军街原本不叫红军街,叫“渡口老街”;沿街的汀江上原本也没有桥,往来百姓全靠江上的船工往来摆渡。兰根祥的爷爷兰生发,便是这样一位摆渡人。

  1929年5月20日,兰生发遇到了一群特殊的船客。那一天,毛泽东率领红军抵达水口准备渡江时,暴雨突降,江水猛涨,敌人离他们仅一天路程。关键时刻,红军找到9条木船、18位船工,仅用6小时,全军3000余人成功渡江。

红军渡口前的纪念亭。刘越 摄

  甩开追敌后,红四军经涂坊、南阳,直下龙岩、上杭,解放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广大区域,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为赞扬闽西革命大好形势,毛泽东挥笔题词: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提起这段“红旗跃过汀江”的历史,兰根祥难掩骄傲。他告诉记者,如今自己家中还留存着当年爷爷搭载红军渡江时用过的竹篙、桨板等物。

  “听老一辈人说,我爷爷隶属于两大船帮之一,我们家族都靠撑船为生,我父亲也是撑船的能手。小时候我还跟父亲一起去撑过船,撑船摆渡,让老百姓过来赶集。”

  直到水口大桥通车,兰根祥一家“靠水吃水”的祖传手艺才宣告终结。而摆渡人的“上岸”,不过是近年来水口村巨变中,一道小小的缩影。

“红旗跃过汀江”文创服务中心。刘越 摄

  在当年摆渡人们行舟悠游来去的渡口旁,一栋造型奇特的建筑映入采访团的眼帘——展馆整体结构形如“四”字,寓意“红四军”,中间红色砌砖组成“八一”字样,九面旗帜浮雕象征九条船载着红军渡江。

  这座于今年5月份刚刚开馆的“红旗跃过汀江”文创服务中心,是水口村发展红色文旅事业的“重地”。兰根祥介绍,近年来,水口村利用“红旗跃过汀江”这一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旅游发展,通过“红绿融合”的策略,结合水口村的地理优势,打造“一江两岸一渡口,一街一亭一座馆”的文旅格局。

  “自2024年5月20日开馆到现在,我们接访了上百次的团队人员,创收40余万元。”同时,兰根祥还提到,村中正在积极建设研学中心,并期待下半年投入使用,为红色研学和党建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红旗跃过汀江”文创服务中心内,讲解员向采访团成员讲解历史故事。刘越 摄

  不仅如此,包含英雄酒肆、红糖铺子、红军驿站等在内的红军街,为村庄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村民也热衷于为这条红军街的建成添砖加瓦。

  红军街上 党和群众的“双向奔赴”

  “很多村民捐了菜地,还有乡贤捐了宅基地,就连老青砖都是他们捐赠的。这条红军街的建设,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与帮助。”

  兰根祥回忆,在老街翻新时,一位50年党龄的老党员找到村干部,捐赠了一棵20多年的枣树。他说,“我也要为我们的红军街出一份力,给红军街‘增绿’。”

红军街上,老党员捐献的枣树。刘越 摄

  如今,这棵挂着一块红布的枣树已枝繁叶茂。95年前,水口村民载红军渡河;95年后,党员给水口群众捐树。如同这样的“双向奔赴”,从革命年代到和平时期,在水口村中时有发生。

  临近傍晚,晚霞满天。在那条青石板铺就的“红军街”上,三两村民或闲聊纳凉,或含饴弄孙,怡然自乐。游大姐嫁到水口村已30余年,她告诉记者,自从红军老街、文创服务中心等建好后,游客明显增多了,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村里总是热闹非凡。看到水口村因为游客的到来而变得繁荣,她心里特别高兴。

水口村村貌。刘越 摄

  “村里以前比较偏僻,没什么人来,现在政府花了大力气装修和打扮,村子变得漂亮多了,大家住得也更舒心了。”游大姐说,游客们来了之后,不仅会逛逛老街,看看文创馆,还会到村里的民宿和餐馆住宿、就餐。

  “村里有些店铺卖酒和红糖,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一家奶茶店,生意特别好。”在大姐遥遥指向的石板路一侧,一位小伙子正在柜台后娴熟地调制奶茶。一旁的店铺货架上,还摆满了红糖等特色产品。

红军街上的奶茶店店主兰嘉祥。刘越 摄

  小伙叫兰嘉祥,1999年生人,他的店铺在今年5月1日开张,是受到政府扶持的返乡创业项目之一。村里为他提供了租金优惠,第一年免租,以鼓励他在老街开店。与村干部沟通后,兰嘉祥决定将店铺定位于同时满足本地人和游客的需求,“游客群体倾向于购买红糖产品,而村民则更偏爱奶茶饮品。”

  兰嘉祥透露,今年5月左右,村里多家店铺同时开张,这与老街的整体改造密切相关。作为本地人,他深刻感受到这条老街从儿时到现在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美化,让老街焕发了新的生机。

水口村村貌。刘越 摄

  “村里新增了花圃等基础设施,主街道也变得更加宽敞和美观。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红文化”蝶变“金名片”

  “长汀当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采取了系统、有步骤的开发策略。今年恰逢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们重点打造了‘红旗跃过汀江’等项目。”

  长汀县党史方志室主任王英提出,红军渡口在中央苏区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挖掘和宣传这段历史,能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如今,水口村已逐渐成为旅游打卡点,游客们得以在这里重温红色党史,凝聚力量,继续前行。”

水口村中的红军驿站。刘越 摄

  从老一辈撑船为生的艰辛,到水口大桥的崛起,再到如今红旗飘扬下的红色旅游热潮,水口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见证了红色文化如何一步步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点,在走访调研长汀县各大红色遗迹时,采访团亦深有感触。

  南山镇中复村,村民上官大姐开了一家供游客休憩的冷饮店,年近七十仍能日入四五百元,她喜笑颜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内,看着一拨又一拨研学的孩子,景区去年超百万游客人次的成果,让红色讲解员李艳斌难掩骄傲;汀州镇西外街罗汉岭下,每年来瞿秋白烈士纪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福音医院外,古街人流熙攘,一片片绘着“民宿”“客栈”的彩旗随风飘扬……

南山镇中复村,村民上官大姐和她经营的冷饮店。刘越 摄

  近年来,长汀县充分发挥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好革命老区牌,主动融入全省、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局,且成果斐然。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达466万人次、比增17.8%,实现旅游收入45.12亿元、比增27.2%。

  王英特别强调,长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独特的红色历史和文化使其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并宣传长汀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让这座旅游城市走向世界。”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刘越 摄

  历经九秩峥嵘岁月,红色江山在代代传承中熠熠生辉。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把红色名片擦“亮”来,使红色旅游“火”起来,长汀当地的干部群众,通过创新方式,让红色旅游热潮涌动,使承载厚重历史的“红文化”,蝶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长征路上学党史,“学”一字,或许不仅旨在回顾历史,更是为了沿着前人的脚步,创作新时代的新蓝图,找寻红色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新路径。在这条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我们正以前辈的辉煌成就为基石,奋力书写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逐梦新篇,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辉,永载史册。(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