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更精准 服务更多样

发布时间:2024-12-30 11:58:39 来源: sp20241230

原标题:对接更精准 服务更多样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机制,基本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社会救助事业阔步向前。

动态监测:形成“一户一条救助链”

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处于民政兜底保障的“核心层”,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民政部门重点关注和保障的对象。为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的相结合,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探索建立主动发现机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精细的救助服务。

日前,家住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慕俄格古城街道九层衙社区的王某,激动地对上门回访的民政干部说:“没想到,现在的救助还能主动送上门,太及时了,这可帮我家解了燃眉之急!”

对王某的主动及时救助,得益于毕节市建立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此前,社区接到预警提示后,上门核实情况发现,王某身患肾衰竭,每周需透析治疗3次左右。他母亲是残疾人,并患有多种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治疗。家中无固定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负担较重。社区主动告知和帮助王某家申请了农村低保。

在河北省保定市,当地搭建的民政数字化管理系统,可实时比对困难群众的收入和支出,当支出大于或接近收入时,系统会及时向所在乡镇(街道)发出预警,开展入户调查,全面核实生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救助;在山东省日照市,当地民政局对接市医保部门居民医疗支出数据,建成“阳光救助一网联”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全市城乡居民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即时推送疑似因病致贫返贫人员信息,做到“有困即知、遇困即扶、致困即救”……

2021年起,民政部探索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并指导地方探索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归集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还有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纳入监测的防止返贫监测人口,以及其他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

“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线上,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困难风险并发出预警;线下,依靠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性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且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在信息平台中形成‘一户一条救助链’,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有关负责人说。

分层分类:实现救助精准覆盖

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沙尔呼热街道南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在日常走访时发现,77岁的高某带着4个年幼的孙子生活,儿子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儿媳已经离世。因高某无固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社会救助协理员第一时间将高某家的情况上报,霍林郭勒市民政局帮助高某家申请并纳入低保范围,考虑到高某家实际困难,还帮助申请了临时救助。同时,霍林郭勒市民政局积极对接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帮高某家落实相应的救助帮扶政策,为孩子们解决教育、医保等问题。“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高某说。

高某的故事是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持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由于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程度、困难情形各不相同,有的面临基本生活问题,有的在医疗、住房、孩子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如何让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长期为社会所关切。

202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用两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在此基础上,各级民政部门纷纷加快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比如2022年10月,江西省民政厅联合11家省直部门印发《进一步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支出型困难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享受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公益慈善等10方面的专项救助。2023年以来,已累计实施专项救助61.24万人次,投入资金2.8亿元。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单位《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意见》明确,按照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程度分层,根据困难类型分类,提供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的作用和潜力,将专项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能够实现专项社会救助精准覆盖。”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有关负责人说。

凝聚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家住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鹤龙街道的彭婆婆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几年前她的儿子意外去世,已成家的女儿又因故离家,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由彭婆婆照顾。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站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助她申请了低保,评定了残疾等级并申请补贴,还通过综合帮扶解决了其外孙的入学问题,使彭婆婆一家摆脱了生活困境。

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是广州市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社会救助服务站(点)整合街道救助、就业、社工等综合帮扶项目,线上线下提供救助服务,通过政府兜底保基本、社会参与促提升和个体增能利发展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帮扶质量。

“以前在开展社会救助时,经常会遇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解决的问题,使救助难以及时有效开展。”白云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21年白云区推出“党建+社会救助”,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资源,设立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多元力量参与救助帮扶,形成“区—镇(街)—村(居)—社会力量”衔接互通的四级网络。

社会救助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大救助格局。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新时代以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各类社会救助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贴近群众、发现及时、方式灵活、救助快捷的优势,为全方位、多元化社会救助注入强大社会活力。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英子菌业种植专业协会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困难群众服务,带动4个村520户1744人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年分红收益达20余万元;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服务承接机构对困难居民逐户上门走访,同时,服务承接机构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家中定期开展暖心服务,现已累计服务困境老人700余人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各级民政部门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奋力书写新时代更有温度、更有厚度的“民生答卷”。(记者 任 欢)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