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点笔记丨亲历台湾花莲地震:天灾无情人有情

发布时间:2025-01-10 16:22:31 来源: sp20250110

这是4月4日拍摄的位于花莲中华小学的收容所。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这是4月4日拍摄的位于花莲中华小学的收容所。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新华社台北4月7日电题:亲历台湾花莲地震:天灾无情人有情

新华社记者赵博、齐菲

7日是台湾花莲7.3级地震发生的第五天。从早上开始,好消息陆续传来:东西横贯公路加紧抢通、西宝小学师生有序撤离、大山深处的部落民众乘直升机抵达平地……看到一个又一个平安归来的身影,记者连日来悬着的心也稍稍放松一些。

地处台湾岛中央山脉以东的花东纵谷,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闻名遐迩的观光胜地。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活跃的地壳运动带来频繁的地质灾害。地震,成为这片美丽土地挥之不去的“梦魇”。

4月3日早晨,强震袭击花莲。房屋倾倒、道路塌方、车辆人员被困,一时间险象环生。太鲁阁公园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伤亡、失联、受困情况不断变化。随后数天,700多起有感余震几乎全部发生在花莲,给救援带来显著不便。

天灾无情,深深牵动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国台办第一时间表达关注和慰问,表示愿提供救灾协助。“台湾花莲地震”挂上微博热搜后,许多大陆网友写下平安祝福,为岛内同胞和救援工作加油打气。3家大陆驻台媒体的5名记者,在地震发生当天克服地震导致交通不便等困难,辗转抵达花莲,展开现场采访报道。

连日来,我们跟踪拍摄严重倾倒的天王星大楼救援及拆除作业,实地探访花莲市区最大的灾民收容所,挺进太鲁阁公园东西横贯公路入口处报道灾情……见证了地震救援工作一次次振奋人心的进展,也感受到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守望相助、不分彼此的友爱与温情。

这是4月5日上午拍摄的位于花莲市区的天王星大楼。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这是4月5日上午拍摄的位于花莲市区的天王星大楼。新华社记者 赵博 摄

??

在距离太鲁阁震灾现场最近的搜救指挥所,有两辆来自高雄的烹饪车。志愿者陈沛蓁、陈泽宏忙碌地为搜救队员和受困人员家属准备餐饮。高丽菜炒米粉、白苦瓜炖鸡汤、洋葱牛肉米汉堡……热腾腾的餐食随时供应,全部免费。

频繁余震让搜救指挥所一带的路面摇晃不断,陈沛蓁的右手手腕被烫起不小的水泡。“这不算什么。大家都在为抢救生命而争分夺秒,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说,自己和家人会一直帮忙到救援结束。

“看到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我也收获勇气。”陈泽宏说,出发前往车上装载了大量食材,足够供应这些天所有人的饮食。

山区天气多变,这几日受锋面影响,更是阴雨缠绵。满脸疲惫的搜救队员端着热饭热汤狼吞虎咽。待天气好转,他们又要徒步前往大山深处的土石掩埋区,一点点清理石块,一寸寸寻找失联人员。

这些搜救队员来自花莲、高雄、屏东、台南、台东、基隆等多个县市。每次搜救归来,相关队伍的负责人都及时发布救援消息。

6日上午,地震救援度过“黄金72小时”,仍有数名失联人员。搜救工作在余震和阴雨交加中持续进行。“我们过去参与地震救援时,有过72小时后找到生还者的经验。”一位搜救队长告诉记者,大家不会放弃。

守在搜救指挥所,所有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我们为从明隧道巨石堆里脱险的巴士乘客而开心,为直升机批量带回受困晶英酒店的游客而欢呼,为搜救队员轮流背负九曲洞伤员而感动,也为砂卡礑步道游姓一家5口的遭遇而悲伤,为始终找不到确切位置的失联游客而焦心。

摇摇晃晃中,各家媒体记者互相帮忙,分享食物、饮水和信息。得知我们是大陆记者时,一位当地媒体记者说:“谢谢你们的关注和报道。辛苦了!”

(责编:艾雯、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