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08:39:59 来源: sp20250107
雪域高原春又来,“桃花源”里桃花开。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桃花千树万树,铺满山坡沟谷,如云霞落地,引得众多游客驻足欣赏。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考察时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福利,送给你们一个桃花源啊。”
雪域踏春,满目欣喜。在青藏高原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乡村发展如诗如画,群众生活更加富裕,民族团结更加牢固。
镜头一:桃花树下话愿景
【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太重要了!在这里,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
春天的气息,沿着雅鲁藏布江蔓延,为林芝东南的一处山谷间带来了万花齐放的美丽景象。
“桃花源”嘎拉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游客在嘎拉村赏花游玩,拍摄盛开的桃花。新华社记者 邱星翔 摄
全国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广东省茂名市的张晓夫妇,开车自驾3000多公里,只为到此一睹桃花盛景。
“为了能参加今年的桃花节,我们提前三个月就预订了酒店。”张晓兴奋地告诉记者。
嘎拉村,一个因桃花盛景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村庄。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介绍,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41万余元,今年游客比往年更多,预计收入会创新高。
“真是没想到,以前当柴烧的桃树,如今成了村里的‘摇钱树’。”边巴说。
村民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村里的泥巴路满是牛粪,滑坡、泥石流时常发生。每到冬天,家家上山砍树,既当柴火,也卖钱……
变化始于2014年,这一年嘎拉村开始进行村居环境治理,实施人畜分离。建观景亭、道路硬化,管网入地、绿化亮化,绿色篱笆、瓜果庭院建设……随着环境的改善,嘎拉村桃花美景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如今,村里1200多棵野生桃树,已经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村民说,遇上刮风导致桃枝断裂,受损处都会被立即小心绑好,不让断枝枯萎。
近年来,嘎拉村吸引着天南海北越来越多的游客。借此“东风”,嘎拉村通过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建设农业综合体等项目,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延伸发展采摘园、油菜花观赏项目。2023年嘎拉村户均分红达11.4万元。
眼下正值桃花季,嘎拉村每天游人如织,桃花园设置了移动咖啡、民族服饰旅拍、美食特产等摊位,还有射响箭、骑马观光等体验打卡项目。
“守护绿水青山、走生态旅游是条正路。”40岁的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说,“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桃花源’保护好、传下去。”
镜头二:对口援藏助兴农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习近平】
当海拔2900多米的嘎拉村桃花竞相绽放时,在海拔近4000米的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阿亚村,桃花还在含苞待放。
“现在看不了桃花,我带你们看车厘子花吧。”62岁的村民普布次仁对记者说。
跟随普布次仁走进阿亚村的温室大棚,棵棵车厘子树开满了白色、淡粉色花朵,花香阵阵,沁人心脾。
山东援藏小组及技术人员在大棚查看果蔬长势。(受访者供图)
白朗县专职蔬菜服务队总指导孟德利在带着村民“掐花”:“花不是越多越好,要掐掉多余枝叶和花朵,促进花朵授粉,提高坐果率。”
2023年6月,阿亚村开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由山东省济南市规划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产业项目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其中12座自动化浇水施肥的温室大棚,为村里瓜果种植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中央支持、全国支援,一批批援藏干部走上高原。济南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管理组领队、白朗县常务副县长李光耀说:“山东援藏干部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规划,每个村发展各有侧重,阿亚村主攻瓜果培育和种植。”
这几天,阿亚村的草莓正在上市,产量已有四五百斤,销售额近2万元。李光耀说,根据产果时间表,这一茬草莓产果会持续到六月份,紧接着车厘子、羊角蜜、无花果等水果就上市了。
村民次仁每天跟随孟德利学习种植养护技术,同时在大棚务工,每天收入200多元。“在这比外出打工强,还能学到技术。”他说,产业长久发展还得靠自己经营,“我得抓紧学习,掌握全部知识和技术。”
为了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阿亚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越来越多人就业。对口援藏实现产业兴农,一个个高原村庄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进。
镜头三:民族团结奔共富
【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
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有一个被当地人们追捧的“文化桃花源”。
游客们入住民宿后,举杯共饮酥油茶。新华社记者 邱星翔 摄
在山南市乃东区,扎西曲登社区因雅砻扎西雪巴藏戏而闻名,这种有600多年历史的戏曲,成为西藏与全国各地交往交流的媒介。
2020年6月,依托藏戏文化资源,扎西曲登打造出特色民宿群落吸引游客。2023年,扎西曲登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80万元。今年,社区更加热闹。
社区里有一家著名的“石榴籽餐厅”,餐厅的留言墙上,有来自辽宁、河北、浙江等地游客写下的旅途感言:“这里有特殊的藏文化体验,居民热情朴实”“藏戏演出非常精彩”……
在31号民宿里,社区居民次仁为刚刚落脚的广东游客献上哈达、倒上酥油茶。
“我经常给游客做藏餐,他们也会给我做他们的家乡菜。”次仁说,“有的客人在这里住了20多天,离开的时候感觉已经成了亲人。”
2020年营业至今,次仁的民宿已接待过2000多名游客。他说,过去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他外出打工,“如今开民宿让全家多了一份收入,光去年就有17800元。”
“因为要接待游客,大家会穿得干干净净,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言行更加文明,交流能力也变强了。”社区工作人员尼玛拉宗说。
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新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断融入。家在扎西曲登社区的旺拉说,自己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上学时,会和同学们跳融合了西藏特色音乐、舞蹈与安徽非遗文化的“非遗课间操”。学校里还时常有藏族孩子唱援藏教师带来的“藏语版”黄梅戏。
春日里的扎西曲登社区,邻里和睦、气氛融洽。传统文化在这个“桃花源”传承交融,装点着各族民众相爱相融、增收共富的美好生活。
领衔记者:储国强
文字记者:翟永冠、李键、王泽昊、杨帆、陈尚才
出品:霍小光
监制:张晓松
策划:王曙晖、初杭
编辑:初杭、白纯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