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家’”

发布时间:2024-12-23 02:26:30 来源: sp20241223

胡灵月(右)和宋智孝在首都师范大学合影。 受访者供图

5月的北京,春意正浓,位于西三环北路的首都师范大学北校区草木葱郁。来自匈牙利的两名留学生——胡灵月和宋智孝就在这里学习中文。

去年7月,她们获“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经过汉语水平考试,双双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留学生。也是在去年9月,两名不满19岁的女生怀揣梦想来到中国,开启了在首都师范大学为期4年的专业学习。

应对挑战

对于初来中国的外籍新生,许多难题免不了会接踵而至,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大学新生活“有趣又具有挑战。”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有限的中文快速适应陌生的语言环境,听力欠佳时怎样跟上中国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语速,口语练习怎样运用语感来突破汉语一词多意的困扰,阅读和写作如何用中文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等。

面对种种挑战,胡灵月和宋智孝没有退缩。语言环境陌生,她们就自己去办银行卡、电话卡,去超市购物,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强化语言能力;词汇量不足,她们就把中文生词记在本子上,随时记忆和温习;为增强语感,她们课后频刷短视频和观看中国电视剧,阅读中文书籍;为了加强中文口语练习,她们在课堂发言和作业中灵活嵌入新学的词语和表达;为扩大知识面,她们还在必修课之外选修了中国人文地理、汉字书法等文化课。

胡灵月有两个学习“秘籍”,就是把需要预习和复习的内容详细写在课本上,便于掌握要点;上课时她总坐在第一排,以便集中注意力,跟老师有更多的互动交流。

而宋智孝爱好体育,尤其喜欢篮球,为此结识了不少中国“球友”,让她在寓学于乐中找到了锻炼口语的好方法。

锲而不舍

胡灵月一直记得老师课堂上教的一句话,“世上没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她说:“这句话让我明白,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要采取行动,要付出努力、坚持到底才行。”

宋智孝对《走进汉字》这门课印象深刻。她说:“学习汉字让我有机会了解汉字是怎么组成,表达了什么寓意。比如我名字中‘智’这个字,上面是‘知’,下面是‘日’,一种解释是每天都应该增加一点知识,日积月累才能变得聪明智慧。”

凭着学思践悟、锲而不舍的硬功夫,她们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班级表现十分抢眼。

时光在追梦者脚下静静流淌。如今她们来首都师范大学留学已有8个多月。这期间,她们凭借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和高密度的实践锻炼,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课上,她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写作课上,她们触摸到中国故事的人文厚度;汉字课上,她们领略到汉字结构的艺术之美。周末和节假日,她们游走北京胡同街巷,在城市人文气息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气质和神韵,体会中国人的纯朴和友善,加深语言文化与现实中国的情感连接。课堂内外的沉浸式学习,外出游历的融入式体验,让她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力、理解力进一步增强。

分享见闻

远在中国负笈求学,最牵挂的还是她们的家人和朋友。现在胡灵月和宋智孝几乎每天都通过微信与亲人联系,分享身边的所见所闻。

说起在北京的生活感受,她们毫不掩饰对中国、对学校的爱恋之情——“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很有文化、很有内涵的学校,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很多热情善良的师生朋友,我们在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家’”。

这个“家”情深义重,承载着年轻学子的未来梦想,演绎着师生之间的脉脉温情,传递着中匈友好的真诚愿望。关于未来,胡灵月和宋智孝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中文教师,用自己的学识和专长让更多匈牙利人学习中文、认识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