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5:25:45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上海7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乳腺癌虽然发病率较高,但是治疗效果很好。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长刘荫华30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保留乳房手术比例仍需提升,在保持较高治愈率的同时探索保留乳房手术应该是未来医学界主攻的一个方向。
刘月平认为,不断探索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基因表达谱、探究肿瘤微环境差异和发生发展机制等是乳腺癌未来精准诊疗发展的方向。(挑战赛组委会供图)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刘月平看来,不断探索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基因表达谱、探究肿瘤微环境差异和发生发展机制等是乳腺癌未来精准诊疗发展的方向。
记者了解到,首届“中国乳腺癌奥运接力挑战赛”启动,活动将覆盖中国近800名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病理科医生及乳腺癌患者,通过案例展现出我国乳腺癌治疗领域不断攀升的生存指标、保乳率等成果。活动主办方希望以奥运精神引起共鸣,持续推动中国乳腺疾病治疗领域医生的整体诊疗水平。
江泽飞认为,内科医生要积极与外科医生合作,尽早为患者选择开展合理的术前治疗。(挑战赛组委会供图)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指出,希望通过此次挑战赛进一步推动中国乳腺癌领域的整体诊疗水平,不仅要继续提升乳腺癌十年治愈率,更要助力中国乳腺外科保乳和保腋窝率的上升,通过内科、外科、病理等科室医生的密切合作,帮助乳腺癌患者实现更长生存和更精准的治愈。“我想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十年并不意味着治愈,仅仅是一个开始。”江泽飞表示,内科医生要积极与外科医生合作,尽早为患者选择开展合理的术前治疗,病情缓解以后再争取合理的手术。这位专家直言:“我们特别希望在整个治疗领域中,不要简单分内科和外科,我们都是乳腺专科。”
刘月平亦提出类似观点:乳腺癌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建立健全多学科诊疗体系。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肿瘤学专家等应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参与病例讨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在提供病理诊断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以温和、耐心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我们应该改变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从器官切除获取治愈变为能够保留器官得到治愈,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荫华指出,“全乳房切除可以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但是由此带来器官损毁和生活质量下降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刘荫华指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表现;肿瘤对于人生命威胁并不是局部复发,而是全身转移。(挑战赛组委会供图)刘荫华表示,保留乳房手术就是源于医学界对疾病的认知。刘荫华指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表现;肿瘤对于人生命威胁并不是局部复发,而是全身转移。
在采访中,刘月平认为,当乳腺癌进入精准诊疗时代,病理诊断如同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心的瞬间,精准而关键。在这位专家看来,分子诊断不仅是传统病理诊断的延伸,还是推动乳腺癌治疗进入个性化、精准化时代的一个关键力量。“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加深对分子分型和分子病理诊断的研究,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步。”她说,乳腺病理专业青年医生,应着眼于更精准化的检测手段。
据了解,随着数字病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算法更多地被应用于病理图像特征提取、大数据挖掘分析和预测预后模型构建等。近年来,人工智能辅助乳腺病理精准诊断的研究层出不穷。对此,刘月平透露,其所在团队开发了人工智能辅助判读乳腺癌HER2基因和淋巴结转移等的模型,显著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人工智能在乳腺病理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病理诊断带来重大变革,但人工智能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她坦言。
在采访中,刘荫华指出,分级诊疗和同品质化医疗是迫在眉睫要做的事。他解释,这意味着,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做不同的事情,但是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做同一件事的时候,获得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这位专家强调,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做一次乳腺相关疾病的筛查。“我们会优先选择用乳腺超声波,乳腺的钼靶照片或者是X线检查也是可行的,但不适于年轻女性,不适合于亚裔女性。”这位专家直言。(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