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让乡村变得更“健谈”

发布时间:2024-12-15 18:23:09 来源: sp20241215

  【屏上新事】

  编者按

  行进的中国,处处都是新意,样样都有变化。家乡新风物、身边新鲜事、生活新状态、民俗新风尚,被镜头捕捉、被文字定格、被光影重塑,汇聚成网络文艺作品中温暖的故事、美妙的风景、动人的乐章。本期起,本版开设《屏上新事》栏目,从网络文艺作品中品味生活新变、国家新事、时代新象,共同感受烟火升腾、气象万千的家国图景。

  当下,短视频已成为讲好乡村故事的主要方式。它跨越时空间隔,让人们不用亲自前往也能如临其境,不用远赴万里也能触摸到“诗和远方”。跟随短视频,受众可以徜徉在偏僻的山间小道,行走在悠长的青石板路,穿梭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漫步在世外桃源般的古村寨,俯瞰银装素裹的雪乡,山川、美景、风物、民俗、古建在方寸间迤逦而出。

  伴随乡村短视频创作队伍的日益壮大,对乡村的发掘也日益深入,可见的乡村变得越来越细致而丰富。除了小而美的乡村景致和返璞归真的自然风光外,一日三餐的生活日常、山野田间的耕种采摘、茶余饭后的逸闻趣事等纷繁多样的内容也被呈现,让乡村变得更加丰满,丰富了人们对乡村的认识。如果说看见陌生的乡村是短视频讲述乡村故事的1.0版本,那么,看见不一样的乡村则成为短视频讲述乡村故事的2.0版本。村超踢出了世界波,“村BA”火爆全网,乡村春晚遍地开花,乡村音乐节席卷各地,短视频里不一样的乡村正在颠覆人们的传统想象。

  曾经有一段时间,深厚的乡村题材创作传统,在文艺创作者头脑中凝固定型,使得他们在面对乡村时,往往轻率地、想当然地展开怜悯、想象和抒情,始终述说着一个记忆中的、几近凝固的乡村。而现代的乡村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面貌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网上颇受关注的短视频《阿鲁阿家 美丽的家》,就展现了现代乡村的新模样。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里,永安寺塔穿梭千年、现代产业创新发展、年轻人追求梦想以及市井里的烟火气、青山绿水间的垂钓等画面揭晓了蕴含文化之风、产业之风、自由之风、理想之风、活力之风、智慧之风、运动之风、自然之风、森野之风、动感之风、科技之风、浪漫之风和温暖之风的多维生活样态。在丰富的短视频中,乡村变化被真实呈现,乡村文化被生动表达,乡村生活被聚焦关注。

  为了展示更为立体的乡村形象,很多短视频创作转向可体验性。这类短视频的讲述主体主要是村里人与外来者,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讲述视角。一种是村民自己的记录和讲述。比如短视频中经常有村民雨后深入幽暗阴湿的云南密林,依靠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树根、杂草间仔细翻寻辨认野生菌子。一次次用粗壮有力的手指拨开杂草树叶,插入松软的泥土中将菌子连根撬起,让观众在举手投足间感受寻采野生菌子的惊喜与收获的快乐。还有村民通过镜头精细展示做一顿农家饭的全过程。手端着竹箩采摘自家菜地里的应季菜蔬,取下挂在房梁上的腊肉清洗切片,抱来一捆干柴生起土灶,先放腊肉,后加菜蔬,色香味俱佳时盛入碟中上桌。一大碗米饭、一盘菜开启了面朝青山、流水潺潺、鸟语做伴的露天吃饭场景。即便与乡村少有时空交集、生活节奏急促的城里人,也可以在片刻间感受到乡村的烟火气,尽享静谧美好的乡村慢生活,从中找寻久违的惬意。

  另一种是外来者的记录与讲述。比如有自媒体人探访贵州大山深处的古村寨,带领镜头前观众一同行走在村寨曲曲折折的石头巷道上,抚摸长满青苔的石墙。偶遇老者,拉家常,谈村史,让观众以第三者的视角观察村寨的日常,感受村民安详宁静的田园生活。

  乡村振兴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已经成为共识。在此视角下,短视频关注各方力量下沉乡村,参与乡村建设;关注各种资源要素聚集乡村,助力乡村发展;关注乡村开放包容的姿态和欢迎八方来客创业兴业的热情与氛围,进而号召和鼓励大家共建美丽乡村。“学习强国”平台评选出的全国县级融媒体优秀作品《福建尤溪:半山村的新村民》,聚焦二胡演奏家洪纬和青年舞蹈家周青两位驻村艺术家。他们活化利用当地古民居,先后设立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美育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并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进行推广传播。目前,已有2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艺术家,陆续前来半山村开展艺术文明振兴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在艺术赋能下,半山村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短视频的点滴记录,乡村形象正在被重塑。短视频让乡村变得更“健谈”,让景观化、时尚化的乡村开始走进人们的心里。

  (作者:关琮严,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