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彻底 治理修复问题突出

发布时间:2025-01-11 03:51:53 来源: sp20250111

  2023年12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海北州一些地方在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历史遗留采坑、渣山治理不到位,部门监管存在“宽松软”问题,治理修复问题突出。

  一、基本情况

  海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矿产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及时开展治理修复,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的重要工作。

  二、主要问题

  一是石棉尾矿整治不科学不彻底。祁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沙龙滩石棉加工区位于祁连县野牛沟乡,占地684亩,2015年停产时露天贮存有蛇纹岩矿和石棉尾矿混合物26万立方米。2020年8月,青海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沙龙滩石棉加工区纳入整治范围。2021年5月,祁连县委托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编制了整治方案,但编制单位未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要求,没有将石棉尾矿作为危险废物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也没有按照“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整治目标提出生态恢复措施。2023年11月,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祁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仅对筛分后的蛇纹岩矿进行清运,加工区仍露天贮存15万立方米石棉尾矿,存在较大的环境隐患。

图1 2023年11月2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祁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沙龙滩石棉加工区仍露天贮存大量石棉尾矿

  二是采坑治理迟缓。矿产资源法规定,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由采矿权人负责治理恢复。青海省西海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柴达尔矿、柴达尔先锋矿位于刚察县,生态遗留问题多,生态修复体量大、任务重。2009年至2020年,州县两级政府和企业先后制定各类治理整改方案7份,都提出要限期完成采坑回填、渣山治理、地貌植被恢复等整治工作。督察发现,治理修复一直进展迟缓,两个矿区长期开采形成8个相互毗连的露天采坑,边坡堆放大量弃渣,山体留下多处疮疤。截至督察进驻时,采坑应回填土石方量6694万立方米,实际只回填了865万立方米;16座渣山共计12600亩需要治理,仅完成7470亩,治理工作严重滞后。

图2 2023年9月9日,督察组暗查发现,卫星图片显示柴达尔矿、柴达尔先锋矿长期开采形成8个相互毗连的露天采坑 图3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组现场督察使用无人机拍摄,柴达尔矿采坑没有完成环境整治工作

  三是部门监管“宽松软”。柴达尔矿、柴达尔先锋矿于2020年8月再次被纳入青海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范围,但是刚察县在2021年4月上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备案的治理方案仅涉及部分渣山治理,对8个露天采坑避而不谈。2021年7月,青海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工作,验收工作规则明确提出,验收条件为项目已全部竣工、完成全部整治内容。柴达尔矿和柴达尔先锋矿、祁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沙龙滩石棉加工区在整治任务未完成、整治目标未达到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自查、县级初验、州级验收、交叉检查组检查评估、省级考核验收、专家组总体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等7道关口,并于2022年12月通过销号,层层把关却层层失守。

  三、原因分析

  海北州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推进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严不实。省和州县有关部门把关不严、督促指导不力,相关问题长期存在。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