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寿州古城(大地风华)

发布时间:2025-01-01 10:52:44 来源: sp20250101

  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春,紧邻淮河。在读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史书时,我发现寿州出现的频率极高,著名的淝水之战、陈庆之北伐、赵匡胤讨南唐都发生在这里,说明寿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我第一次到寿县是在去年。当时坐在高铁上悬想历史上的风云际会,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平畴如砥,远树含烟。来到寿州古城,站在古城的城墙上,可以眺望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当年“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苻坚在此折戟,遂使东晋谢安留名青史。与八公山相关的另一位历史名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八公山的名字就来源于刘安的八位门客,他们在此修道著书,《淮南子》正是著述于此。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刘安在炼制丹药时,无意中发明了豆腐。豆腐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八公山上草木青青,我们至今似乎仍能看到淮南王刘安衣袂飘飘、翩然若仙的神采。

  青苔斑斑的寿州古城,初建于北宋初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是国内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在军事价值弱化之后,依然还发挥着防洪的作用,护佑了一方水土。据说当年洪水围城,但城中的居民安居如常,不受洪水侵扰,这都有赖于城墙的保护。穿过古城东门,我们可以看到门下的青石板路,已被轧出一道道车辙,那是历史的车轮碾过的痕迹,饱含着岁月的沧桑。

  寿州有不少特产,其中有两样据说跟赵匡胤有关。传说赵匡胤曾在此驻军,他的战马跑到一块草地上吃草,牵也不肯走。赵匡胤顺手摘了一根草叶嗅嗅,发现这草竟有异香,寿州香草由此出了名。后来,寿州人用这种香草做成香囊,香气浓郁持久,但据说只有报恩寺这一块草地的香草最为正宗。还传说,寿州有一种小吃,救了赵匡胤的急,于是被命名为“大救驾”。种种传说扑朔迷离,“大救驾”我尝了一个,其实是一种油盐糖混合炸制的面食,很受寿县人喜欢,主人总会热情地推荐给客人。看来,人们总是善于将历史的沧桑融入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以丰盛的烟火人生延续历史的记忆。

  寿州城之所以固若金汤,与一件水利设施密切相关,那就是“月坝”。通过月坝,城内的水位在低于城外时仍能向外排水,很是奇妙,令人不禁感叹古人智慧之高超。说到水利设施,寿县还有一个水利奇迹,那就是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安丰塘,相传为楚相孙叔敖所建,水面40多平方公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远眺安丰塘,一望无际,烟波浩渺,微风吹来,水波澹澹。正是这一片湖水滋养了这一方水土,造就了寿县历史上的沃野千里,稻花飘香。

  寿县还有一个“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为什么寿县会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呢?到了寿县之后,我才知道,寿春本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后来楚国与秦国交战不利,迁都寿春,楚国就是在这里度过了19年最后的时光。

  这个博物馆门口矗立着高大威武的楚大鼎模型,因为著名的楚大鼎就出土于寿县。新建的楚文化博物馆设计新颖,藏品丰富,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230件,其中收藏的楚金币数量为全国之最。今年春天,我又来到寿县。刚回京不久,一则从寿县传出的考古消息再次震惊了世界。在寿县武王墩大墓中发掘出一个青铜重器,这是一尊比楚大鼎还要大的铜鼎,成为迄今发现最大的楚国大鼎。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有他们奋斗的足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人的智慧中不断汲取营养,在行走中感受大地上厚重的文化传统,这正是我们进行新的创造的灵感源泉。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7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