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僵尸农机”骗补,缘何层层把关层层失守?

发布时间:2024-12-31 05:02:37 来源: sp20241231

农机公司只生产一款产品,经销商免费赠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有农机公司和经销商将农机免费送给农民,农民在农机购置补贴发放之后,需要将资金如数返还经销商。然而,这种制造成本低廉、质量低劣的农机,根本无法对农业生产形成实质性帮助,沦为未用便闲置的“僵尸农机”。根据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在江苏一些地区,仅一款“畅销”的“僵尸农机”就占用了550万元的农机补贴资金。

国家补贴不是“唐僧肉”,不是谁都可以“咬一口”,更不能“雁过拔毛”“予取予夺”。不法企业及有关人员串通,以非法获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为目的,实施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有关方面决不能坐视不理。非重拳不足以惩恶,非法治不足以扬善。谁动起了骗取农机购置补贴的“歪心思”,就把谁拉入黑名单。谁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当成了“摇钱树”,就断了谁的财路。如果涉及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谋私问题,须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早有完备的制度。就政策执行而言,制度实、执行虚,结果便是处处跑冒滴漏。鉴定机构只负责鉴定样品机器,销售的机器能不能用,鉴定机构并不负责;补贴审核人员只负责把关送审材料是否齐全、真实,并不关心是否存在套补、骗补;市级部门不发放购机补贴,不愿主动干预县级部门工作……关关审核,却关关失守;层层负责,却层层沦陷。法不能自行,制度不能空设。只有以成效检验执行实效,以问责倒逼履责行动,让所有把关职责形成牢不可破的链条,才能破解走形式、打折扣的政策执行困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公共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是确保合理使用、惠及大众的重要保证。不正之风再怎么隐蔽,也逃不出群众的监督视线。用好各类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让各个环节不留“暗箱”和“死角”,就能极大震慑权力寻租和企业骗补行为。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2亿元,如此大量资金,理应得到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各类监督的高度重视,用“无禁区”“零容忍”“无例外”的决心,切实守护好每一笔惠农资金。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购置补贴为的是提高农户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是一项支农惠农、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自实施以来发挥了巨大效益、受到广泛欢迎。管好用好国家补贴资金,关系着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福祉,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丝毫马虎不得。“僵尸农机”骗取补贴案例的曝光也提醒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层层压实责任,让惠民好政策真正落实好。

(责编:徐玉涵、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