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42:15 来源: sp20241221
泰国游客抵达中老铁路磨憨站。 磨憨边检站供图
扫码观看视频
编者的话
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人员来华消费支付问题日益显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眼下,外籍人员在华支付体验如何?怎样进一步提升支付服务水平,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本报今起推出“外籍人士在华支付更便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支付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之一。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日,我们采访了10多名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从事商务活动的外籍朋友,他们感到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时尚、非常酷。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外籍人士对此十分期待,认为这些举措将提升他们赴华工作、学习和旅游的便利度。
“移动支付方式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
“这些年我只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我甚至不记得上一次在中国使用现金或者银行卡付款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来自英国的视频博主斯图尔特·威金,已经在中国北京生活和工作16年,如今他十分习惯使用移动支付。
在威金看来,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发展非常迅速,也十分方便,因为这种支付方式被集成到许多别的应用和平台上。他举例说,在餐馆点餐时,可以使用手机扫码点餐,还能将在第三方应用程序比如小程序上申请的折扣券在支付餐费时抵扣,两者之间无缝连接。
移动支付还深入到威金的工作中。前几天,他到家附近的打印店打印一些文件。以前,他需要把文件副本发送到店员的手机上,再转到电脑打印,然后他扫描二维码支付费用。最近,打印机设置了一个迷你应用程序,他可以上传文件、指定大小并直接付款,“我甚至可以在家里这样做,不需要再等待”。
威金说,在英国一些人也使用移动支付,但主要是利用近场通信技术的非接触式支付,这种方式与移动支付一样快,但它缺乏移动支付所提供的应用程序和其他系统之间的集成功能。“总的来说,移动支付对于习惯和熟练使用它的人来说非常好,但可能会让一些老年人和短期来华的外国人士有些跟不上。”
“在中国生活的各方面变化很大,这从人们使用纸币到移动支付的变化就能看出来。”来自苏丹的马哈茂德已在中国生活和工作7年。他曾在中铁十八局集团(沙特)有限公司工作,后来到中国留学,毕业后在华工作。来中国留学之初,他携带了现金、银行卡。后来,他常和中国朋友外出用餐、旅游,同行的中国友人总是给予他“支付馈赠”,因为使用手机支付的速度太快,还没等到他拿出现金,朋友已经支付完成。后来,他下载了微信、支付宝等平台,逐渐熟悉移动支付。
最近马哈茂德欣喜地发现,微信可直接绑定境外银行卡,且在绑卡验证、姓名格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支付宝国际版App也能够绑定境外银行卡,注册、绑定银行卡后可以直接进行扫码支付。“这真是让外籍友人感到开心的消息,我可以在中国更便利消费了。我喜欢这种支付方式,这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他说,中国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移动支付,如果今后能对外国人在语言支持、使用指南和教程、电子发票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它会更受欢迎。
一些来华生活和工作时间较短的外籍人士,也乐于尝试体验中国这种新型支付方式。去年9月,来自意大利米兰的路易吉·德拉雷纳在中国取得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成为浙江青田乔叶里美食学院的合伙人。在中国购物时,他已经学会使用移动支付。不过他坦言,对于一个长期使用国外银行卡的外国人来说,学会申请使用移动支付不太容易。同样来自意大利的玛丽亚到中国生活后,最近听说中国的支付平台可以绑定国外银行卡,就尝试下载了一个支付程序,并求助好友帮助绑定外卡。玛丽亚说,在意大利,人们习惯于使用信用卡、现金,利用数字平台进行支付的很少。她期待使用这种新的支付方式。
“多种支付方式各有所长”
“现在我基本上像中国本地人一样,外出只带一部手机消费支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加坡籍留学生张继方说,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她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扫码付款、交通出行、线上购物等。
最近,张继方学会了微信刷掌支付方式。在录入手掌掌纹后,只需简单挥手就能完成支付。“我第一次觉得支付可以变得如此有趣。”她说,往常如果手机突然没电或者没网络,会造成许多不便,刷掌支付正好解决了这类问题,希望将来推广到越来越多城市,并更加注重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张继方认为,中国的移动支付优势在于将聊天娱乐、生活服务、转账支付等功能结合起来,应用场景更加综合化、多元化。她说,新加坡也有本土的移动支付工具,但人们还不能完全脱离现金,有些商店不接受刷卡或移动支付。
父母来华探望时,张继方曾指导他们下载微信和支付宝。由于缺乏深入了解,她的父母在操作时存在一些障碍。她说,如果有详细的在华支付介绍汇总,会更加便利。期待加强针对外国人的移动支付宣传,让外籍人士能够按照步骤设置,找到自己适合的支付方式。
马来西亚留学生陈蔚轩来华留学已有一年多,刚开始使用移动支付时,她曾陷入窘境。来中国留学前,她发现此前认证过的护照过期,需要用新护照替换并重新开通账户。当时开通手续较为麻烦,她只能咨询客服。在马来西亚上网课时期,逢年过节时中外同学之间喜欢发红包、抢红包,由于当时支付平台只能绑定中国境内银行卡,外籍留学生无法接收,也无法回赠他人。
“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很大改观。”陈蔚轩说,她在几个月前发现,支付平台已经可以绑定国际银行卡,开通和认证流程也在简化。现在,无现金支付习惯已经融入她的日常生活。
很多受访的留学生在中国采用过移动支付、刷卡和现金方式进行消费,认为这些支付方式各有所长。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多米尼克·弗里德伯格已到中国半年,现金消费和移动支付搭配使用。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布诺已经来华学习、生活4年,目前较为习惯使用银行卡支付和现金支付。她说,随着银行卡限额提升和消费场景增加,在中国支付时便利多了。来自泰国的留学生林姝梅来到中国11个月,在同学帮助下,她经常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感觉这种方式很简单和方便。一些留学生期待移动支付更加注重提升外籍用户使用体验度和用户信息安全性,并增加更多接受外卡刷卡的商家和提供外币现金兑换的自动取款机。
“展现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
3月1日,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生效,乘坐中老铁路列车来华旅游的泰国游客明显增多。免签首日,在中老铁路磨憨站,磨憨边检站服务验放出入境泰国旅客同比增长200%。
“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旅游,这次的消费支付很方便。”泰国籍游客吉特蓬记得第一次来华旅游是新冠疫情发生前,他准备了很多现金,携带十分不便。这一次,他提前做好了“攻略”,下载了中国主流的移动支付程序,确保手机能连接到互联网,并随身带一些零钱,旅行中支付过程十分顺利。
春节期间,来自美国、波兰、越南、罗马尼亚等国的旅游团陆续抵达北京。波兰游客茱莉亚所在的旅游团是北京市龙年首批入境团,由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承接。她说,让她欣喜的是旅行社提供了外币兑换服务提示、手机卡购买等提示,包括如何兑换小额现金和外卡支付等,并提供了中国移动支付平台准备的春节支付礼包。她说,在中国消费支付时,她主要使用现金和信用卡,期待进一步增加接受外国信用卡刷卡的商户数量,完善人民币现金找零。她坦言,短期来华的游客更加关注开通移动支付的过程是否便捷。
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继英说,很多外籍游客在使用外国信用卡消费时,期待适用地方更多一些。小额支付时需准备适量现金,导游经常协助游客取现。一些游客对移动支付感兴趣,旅行社和导游还帮助游客使用手机下载相关程序。
一些采用“自游行”方式来华的外籍游客习惯于现金支付。来自美国的游客马克来中国第一天乘坐出租车,车费370元,他拿出400元现金。见司机没有现金找零,想用微信支付转账,但马克没有微信,表示可以不用找零了。谁知司机坚持开车到附近一家银行,很快兑换了一个200元的零钱包,找了他30元。马克说,司机热心地向他介绍,中国的银行现在提供“零钱包”服务,可以兑换零钞。后来,他到银行兑换了一个200元的零钱包,里面有10元、5元、1元等小面额现钞。旅行期间,他到一些小商店购买食物、纪念品,大小面额的现金搭配使用,非常方便。
一些外籍人士常到中国进行商务活动。来自喀麦隆的查尔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喀麦隆。他记得前些年每年使用移动支付的限额较低,如果超过限额,需要带着护照去银行柜台申请,对于像他这样长期使用移动支付的外国人来说不是很方便。另外,办理银行卡、开通移动支付时需要提供很多证件信息,过程有些复杂。最近,中国主要支付机构将外籍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注册、认证、绑卡的流程也大为优化,这让查尔斯很开心。
查尔斯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支付机构正在方便与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些细节展现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
(彭训文、叶子、张淇、冯煜雯、朱嘉乐参与采写)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