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4:06:47 来源: sp202412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积极稳妥”体现了推进“双碳”工作的总基调,意味着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把稳工作节奏,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深刻领会“双碳”意义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寻求包容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主动担当。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助于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效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目标具有高度统一性和协同性,是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推动一系列重大技术革新和制度变革,增强创新对发展的推动力;“双碳”目标要求的碳排放硬约束,有利于促进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双碳”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也有助于中国更好融入并引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对进口油气还有一定依赖性。一方面,煤炭采掘和使用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对我国油气进口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能源安全。“双碳”工作的推进有利于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和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从而提升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大力推进“双碳”工作,将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绿色投资和绿色贸易机会,支持其他国家实现低碳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以系统观念把握“双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以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统筹考虑,科学把握节奏,注重各项工作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协同性。
一是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在供给侧加快产业体系、能源体系、交通体系等绿色低碳化转型,而且需要在需求侧推动创建巨大的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市场,从而更好牵引供给朝着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当前,着力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培育和发展绿色消费,这与“双碳”工作的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
二是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革新齐抓并进。近年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离“双碳”工作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需强化绿色低碳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攻关。同时,还要通过制度革新进一步优化相关体制机制,创造条件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增强降碳的内在动力。
三是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经济正外部性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各级政府应更好发挥作用,制定行动方案,统筹做好“双碳”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降碳效率和节约成本。可考虑出台税收、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碳减排措施,形成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大力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更大程度地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双碳”工作。
四是实现区域间协同降碳。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达程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降碳路径,可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协同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协同创新、“双碳”规划及政策协同对接等途径实现协同降碳。目前,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开展了一些区域协同降碳的有益探索,接下来需要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持续推进。
五是实现国内国际相互支撑。推进“双碳”工作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资源,还要积极利用国际上的有利条件。其一,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际先进低碳技术,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培养技术人才。其二,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其三,加快推进与国际气候治理相关的规则制度对接,如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
坚持底线思维推进“双碳”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坚持防范风险原则,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创造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双碳”工作,使其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科学把控“双碳”工作节奏。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深思熟虑后提出的科学的战略安排。要坚持总体部署、分类施策,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降碳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率先探索,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努力创造条件,确保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二是统筹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克服。能源转型要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坚持节约优先原则,同时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三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降碳,重点在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重点在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扩绿,重点在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长,主要体现为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它们总体上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关系。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碳排放权交易就是经过试点推广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经正式启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工作也已开始实施,未来开展“双碳”工作还会出台更多降碳政策举措。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渐推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作者:张友国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