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20:48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社 宜昌10月7日电 题:湖北宜昌:“大国重器”崛起地 描绘长江新画卷
中新社 记者 郭晓莹
宜昌自古就是“楚之西塞”,“上扼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之称。宜昌依江而建,因江而兴,长江为城市发展带来一次次历史性机遇,城市也在一次次蝶变中,描绘出长江新画卷。
两大工程 两次腾飞
入夜,宜昌沿江大道来往人群摩肩接踵,江面游轮、两岸楼宇灯火璀璨。56岁的夏华山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感慨道:“城市变大了,好多地方都不认识了。”
5月16日,宜昌滨江夜景。周星亮 摄夏华山是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在宜昌工作生活了近40年。在他看来,长江上两大工程建设为宜昌带来两次发展机遇,而宜昌的每一次飞跃都为长江保护与发展添加生动注脚。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葛洲坝工程建设期间,宜昌由峡江小城迈向以水电为特色的新兴中等城市;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宜昌在服务工程建设期间实现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飞跃。
两座“大国重器”砥定江澜,在宜昌绘就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巨幅画卷,“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等声名由此远播。“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诗人郭沫若笔下的画面终成现实。
一江碧水 两岸青绿
“走,拍江豚去!”只要天气晴好,鲁建华就会邀约“摄友”。以前只有在7月份出现的江豚,如今在宜昌江段长期安顿下来,全年可见,数量从2015年前的不足5头,增长到现在的20头以上。
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变化的背后是宜昌推进长江大保护,守护长江清韵的生动实践。
5月17日,宜昌市滨江绿廊一隅。周星亮 摄作为资源大市,化工产业在宜昌举足轻重,但一度发展方式粗放。当地“壮士断腕”,“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的同时,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长江绿色廊道工程。
历经“伤筋动骨”的阵痛后,宜昌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沿江生产岸线退让搬迁,化工产业迈向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呈现出“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美丽图景。
锚定“典范城” 对标“世界级”
近年来,宜昌被赋予“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历史使命。
何为“典范城”?如何对标“世界级”?宜昌从区域、全国、全球三个维度,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枢纽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战略”,引领城市发展步入新阶段。
9月21日,宜昌呈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景。周星亮 摄当前,宜昌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竞逐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新赛道,加快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面对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叠加沿江高铁、呼南高铁建设机遇,宜昌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辐射带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引领宜(昌)荆(州)荆(门)都市圈,打造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
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宜昌不断升级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学系教授陈林认为,作为“大国重器”崛起地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宜昌要围绕生态、安全、效益和文化等方面,推进城市和产业集约集中发展,谱写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