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坚守热爱 在指尖“修复时光”

发布时间:2024-12-28 02:17:20 来源: sp20241228

 她,能在飞机制造车间留下“铿锵花火”,也能为视障人士“绘声绘影”;她,能让残破古籍“重现芳华”,也能随着塔吊“冲上云霄”;她,能用医术守护“生命曙光”,也能在送餐路上“飞驰人生”……她,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赞美那些在各自领域书写人生故事的女性们:她,闪闪发光!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进行古籍修复时所用的工具。

朱静进行古籍修复时所用的工具。

在上海古籍书店的古旧书刊修复工坊内,朱静正屏息凝神地坐在工作台前手执镊子,小心翼翼地揭起薄薄一层纸屑,全神贯注地修补着破损的《金壶精萃》清光绪刻本。

朱静是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古籍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她的日常工作便是在故纸堆中为古籍“续命”。

古籍修复是一份非常小众的工作,从事的人少之又少。而朱静与古籍修复“结缘”,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她第一次看到古籍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高兰钦修复古籍时,顿感神奇。“一张张破损的纸张最终变成了一本完整的古籍,太有成就感了。”从那时起,朱静便决心学习这门技艺,一干就是19年。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展示修复的《金壶精萃》清光绪刻本。

朱静展示修复的《金壶精萃》清光绪刻本。

朱静正在查看修复好的古籍。

朱静正在查看修复好的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古籍修复看似入门不难,但是要做好这份工作,却并非易事。“每次拿到一本古籍,首先要先了解它的材质、破损程度,然后要进行拆线、编码、配纸、修补、压实、垂平、装订等,整个修复过程前后有数十道工序。”朱静介绍,对她来说,最难的便是配纸,“需要根据原来纸张的颜色、材质、收缩性等进行一一匹配。”

“干我们这行,要有很大的耐心,得坐得住。”朱静说,“在工作时每天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

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中,朱静坚守工坊一角,不为外界所动,沉下心来修复一本又一本古籍。为何能坚守至今,朱静直言:“还是因为喜欢。”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修复古籍。

朱静正在装订古籍。

朱静正在装订古籍。

朱静(左)正在和同事讨论古籍修复技艺。

朱静(左)正在和同事讨论古籍修复技艺。

截至目前,朱静已参与完成《皇朝中外一统舆图》《宋书》《海藏楼诗》《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等珍贵文献的修复工作。

朱静发现,当下愿意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这也让她有些忧心。对此,她所在的上海图书有限公司通过举办讲座、展示体验等宣传推广活动,努力提升古籍修复技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传承人的培养。

如今,朱静的同事中出现了“90后”的身影,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关注这门技艺,并且能将其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影报道

策划:姚奕、刘军涛

记者:邱宇哲、翁奇羽、郝萍、卢鹏宇、王初、 赵竹青、阎梦婕、严立政、周恬、刘祺、宋烨文、龚莎

编辑:单芳、陈悦、雷霁

海报:王远希、杨斌

(责编:陈悦、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