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科学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5-01-02 02:53:54 来源: sp20250102

原标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科学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已进入融合发展阶段,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政策保障机制已初步形成。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个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科学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科学教师是学生科学信仰与科学世界观的启蒙者,是基础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者。”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国际科技教师大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郭丛斌认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科学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阶段教学侧重点不同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科学高阶思维的培养,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科学高阶思维培养路径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晶莹说。

郭丛斌同样认为,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年龄的学生,科学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成形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科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自己所处的世界,养成运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会更加深入地接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并且开始系统学习学科知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

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通过引入更加复杂的概念、理论,引导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在高中阶段,科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怀疑、探究、实证的科学精神,为学生进入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郭丛斌说。

今年5月至8月,郭丛斌与研究团队开展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国科学教师队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任、专业教师数量偏少,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缺少“科学认知”“学生评价观念”等。

“影响科学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众多,包括社会对科学教师的认可度、家长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以及学生自身对科学课程及活动的认识等。”郭丛斌认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的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系统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其重视程度越高,往往意味着科学教育资源投入越多,以及给予科学教师更充足、更丰富、上限更高的专业发展机会。同时,这些因素也影响了科学教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以及优秀人才选择科学教育专业和职业的意愿。此外,来自各方正向的反馈,能够引起在职科学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学校归属感,调动他们的教学动力和热情,进而激发起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

多举措提升科学教师素养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及校际之间的科学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从整体上提升科学教师队伍素养,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小这种差距。

郭丛斌认为,各级政府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加大中西部、县域、农村学校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定向培养与补充优秀师资,通过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特岗计划”等,支持师范类院校、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师资薄弱地区定向培养高素质科学教师。优化现有师资配置,通过教师“县管校聘”、组团式帮扶、区域内交流轮岗等制度,使发达地区优秀科学教师向欠发达地区学校流动。发挥协同创新作用,鼓励支持高水平师范院校与地方师范院校、地方教研机构建立协同机制,推动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帮助地方构建完善科学教师发展体系。

要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还需对科学教师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职业培训。郭丛斌提出,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科学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为科学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在开设培训课程时,应该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培训内容应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教育观念与科学教育教学实践等多个层面。二是针对培训对象设置系统培训体系,要将各科学教育学科、学段、教龄段、职称、学历层次的教师都纳入培训体系,且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与难度。三是培训方法要系统,应根据需要综合使用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注重培训的实践性和情境性。”郭丛斌表示。

针对科学教师的培训设计,郭丛斌呼吁专业科研机构、教研部门和学校通力协作。专业科研机构掌握权威的学科知识,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教研部门善于做培训项目设计,关注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校了解教学实践的难点、痛点,掌握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三者合作,才能设计出符合科学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项目。”郭丛斌说。

此外,从政策层面完善科学教师的激励机制也是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为了增加科学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全国性‘科学教育赛课’‘优秀科学教师评比’等奖项,为广大科学教师树立典型;在地方层面应明确和优化科学教师的工作职责、招聘条件、评价与职称评聘办法等,缩小科学教师与传统学科教师的待遇差距,使科学教师拥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学校层面应制定更具学科针对性的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将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参加科技活动等工作量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从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等方面激励科学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郭丛斌建议。

(实习记者 沈 唯)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