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12-16 01:10:43 来源: sp20241216

  旅游是不同国家与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增进国民对世界的了解。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时期,保持旅游市场热度并带动相关领域持续发展,对于推动扩大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传统旅游有追求“冬暖夏凉”的季节性特征,现在游客则追求极致体验性,冬季到北方体验冰雪旅游,夏季到南方体验水上和高空项目,南北方全时段都有旺盛的体验需求。这就要求传统旅游城市从自然景观向娱乐文旅融合等消费场景过渡,加大传统旅游城市“非热点时段”的旅游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整体供给能力。许多北方旅游城市因旅游旺盛而提升了“以游客为导向”的服务能级,服务更加主动、热情、精细、有活力,推动城市服务治理整体提升。

  发展旅游业,能让更多国民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得益于外贸增长、免签政策等利好因素,假期出境游复苏势头强劲。旅游产生的产业融合、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将在更大程度上强化我们与世界的连接,也让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大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要看到,与我国出国游热度相比,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规模尚待恢复。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是今年中央做好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将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让海外人员来华更为畅通、便捷、快速、安全,持续壮大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成为实现旅游带动融合的又一重要任务。

  为县域市场带来新增量,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好处之一。比如,不少传统文化特色县市深入挖掘特色饮食、民俗体验、国潮新风等元素,设计各类体验路线,通过精细化、场景化的文化习俗场景营造,既增强了消费体验和游客黏性,又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眼下,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县市深受游客青睐:广西柳州、山东淄博、甘肃天水等城市的人气日益增长,安徽宏村、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等乡村古镇不断迎来慕名而至的游客。特色县市在提振文旅产业的同时,将县域经济的各类属性和板块与文旅产业关联,擦亮了县域整体IP,有利于更好招引要素集聚,助推发展县域经济。

  发展旅游业,还有助于将旅游“流量”转为人才增量。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除了传统的家庭、老年人等群体外,青年群体也成为主力。为适应新需求,各地高度重视吸引青年群体融合旅游、游学、交友、采风等多种功能的出行,以网红美食、演唱会、特色旅拍等旅游元素为引领,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精准提质升级、营造消费场景、适应青年群体,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转化为人文经济,进而为经济“引流”人才,实现青年群体的流入,为城市增添持续发展的动力。

  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求新求变、追热追潮。接下来,要推动传统旅游城市根据旅游市场新趋势实现“以需定供”。提升传统“非热点时段”的旅游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整体供给能力,逐步升级热点时段的落后设施,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的支撑能力。还应将应用场景建设作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在演唱会经济、电影市场、自驾出行火爆等趋势下,将满足民生需求、引领消费投资作为有效投资的重点,加大对各类城市影剧院、停车场等相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此外,还要抓住旅游市场功能和主体的新变化,针对青年群体需求推出适应性产品和服务,进而通过旅游引流实现城市服务整体发展、整体提质升级。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王震、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