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6:06:26 来源: sp20241223
“见缝插绿”破解高城镇化工业化城市绿化难题
中山以“小而美”推动城乡大美
中山市岐江河岸,最近出现了一个自然奇观——“白鹭村”。只见绿茵如画的树林中,成百上千的白鹭栖息其中,时不时振翅飞翔,划过水面或潜入林中,留下一抹优雅的白色掠影。
这是位于中山中心城区的一处密林,也是该市探索绿化工作新路的一个缩影。
做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对于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城镇化程度高、工业厂房林立、裸露连片土地不多,怎么办?
中山探索出一条破解之路:全域“找白”、“见缝插绿”、全民参与,不仅要“绿”,更要“美”,以“小而美”精细化导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初步闯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绿美生态建设之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少宏 罗丽娟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一个共性难题 如何破解“碎、散、少”瓶颈
为什么要“见缝插绿”?
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过程中,中山遇到珠三角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共性难题:受客观条件影响,无法实现持续性的大面积植绿,怎么办?
统计数据显示,中山市域面积不到1800平方公里,有近300平方公里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城镇化率近90%,加之绿化基础较好,制约了植绿造绿大面积开展。另外,中山“五边”(山边、河边、路边、广场边、景区边)“四旁”(宅旁、村旁、地旁、水旁)多,锌铁棚、乱搭乱建问题突出,裸露土地面积小且分布散,制约了镇容村貌绿美提升。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过去一定程度存在‘绿化就是大规模集中连片植树造林、就是抓好植树节种树’的认识误区,这也制约了主观能动性发挥。”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上述主客观难题,中山制定了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全市域“见缝插绿”行动方案,创新提出以全域微空间“见缝插绿”为主攻方向,发动全民全时参与,以新理念、新举措打开绿美工作新局面。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出台了涵盖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8个领域的配套方案,同时,23个镇街同步配套相关的实施方案,构建起“市—专班—基层”联动的“1+8+23”政策体系,确保“见缝插绿”政策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推动全市掀起“处处种树、人人种树”的绿化美化工作新热潮。
扭转观念、转变方式,把绿美生态建设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牢牢抓好,是中山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植绿的前提,是“找白”补绿。为全面摸清植绿面积底数,中山组织全市5.6万名网格员地毯式排查,梳理可植绿面积超80万平方米。
聚焦“六大攻坚” 促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如何“见缝插绿”?
在小榄镇永宁社区,原本杂草丛生的龙母庙涌两岸如今种上了一批樟树、鸡蛋花等乔木。社区环卫办办事员胡铭新介绍,社区今年已种植了超1200棵胸径4厘米以上的乔木。
通过社区、村一级广泛“找白”,河涌边、庭院里、园区内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挖掘。中山借此充分利用每一片空闲地块的生态价值,精细化推进“见白补绿、拆违建绿、治污还绿、破硬增绿、立体植绿、拆围改绿”六大攻坚,以打造“小而美”微空间激活城乡大美。
例如,为了推进“见白补绿”,中山全市协同推进“五边”绿化美化和“四旁”植绿,并提出种下一片桑梓林、打造一处公共休闲绿地、培育一批庭院绿化示范点等绿美“七个一”工程,万棵榕树进乡村、万棵桑树进田园、十万果树进乡村进农家等品牌活动相继推出。
其中,已有近700个村庄绿化“七个一”建设项目完成,包括271处公共休闲绿地、250条绿化景观路、71批庭院绿化示范点、景观生态林38个,居民出行甚至可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不少居民用起了门前屋后的闲置地,种植蔬菜、绿植,涌现出了一批“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目前,中山全市已建成超5000个“四小园”。
此外,针对中山河涌交织、园区密布的特点,“见缝插绿”也瞄准了一河两岸、产业园区的“留白”。
一方面,中山利用池塘、河涌等小型水域周边空地植树添绿、增设花圃,建成8条绿美示范河涌,并在139处治理河涌绿化需求点位种植3.2万棵苗木。
另一方面,针对产业园区的宿舍生活区、办公区等适宜种树的硬底化地面,中山推动其适度复绿。在小榄镇的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园内外不仅种植了大量绿植,以减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将规划建设占地60亩的生态公园。
率先“送图入村” 全民植绿有章可循
“见缝插绿”如何进一步走向全民?
点燃全民植树热情,前提是市民需要掌握植树的路径。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在全省率先开展“送图入村”行动,形成288个村(社区)“一村一绿化规划图”,详细标注了种在哪里、种什么树、种几棵等信息,真正做到“挂图作战、清单推进”。
在中山市古镇镇,当地引入了规划设计的专业力量,推动“送图入村”。
海洲村是古镇镇的“花木村”之一。去年,中山花木城园林有限公司与海洲村“结对子”,为村里10个“四小园”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根据对空间造景、花木数量的评估测算制定了方案,为村子提供“一条龙”的帮扶。
古镇镇冈东村也启动了“结对”绿化工程。冈东村党委书记区立森介绍,该村邀请了专业综合设计咨询机构,对今年全村的绿美建设工作出具了总体规划方案,也为年度计划中的每个子项目一一制定了设计方案。按照计划,冈东村今年将围绕2个公园、2条主干道、2条示范路、10个“四小园”项目启动绿美乡村建设,预计总投资约250万元,年内全部建成。
古镇镇农业农村局局长蔡中文介绍,该镇去年邀请发动了5家具有规划设计专业能力的本土企业、机构,担当全镇绿美生态建设“专业顾问”“执行总监”“技术指导”等角色,完成对全镇绿美生态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同时结对帮扶12个村,负责“送图入村”“服务进村”。
在专业团队的带动下,古镇镇的绿美建设很快步入了新阶段。按照最新出炉的绿美大会战工作目标,古镇镇今年将在全镇范围内增种绿植8万株,其中增种乔木1.3万株;在村企结对的模式下,古镇镇的12个村也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
党建引领 掀起全民植绿新热潮
植绿之风何以形成?
“见缝插绿”既要有全民热情,又要有组织保障。
在中山,绿美生态建设形成了“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机制,认捐认种认养蔚然成风。据统计,今年以来,社会各界捐赠支持绿美中山生态建设资金共计3000多万元。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山明确各绿化片区点位包抓领导、具体负责人,市领导带头包抓23个镇街和35个重点村(社区)。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山通过党建带动,在每个镇选取至少1条村路打造“侨情路”,引导港澳乡亲和海外侨胞在路两旁植树栽花。截至目前,中山依托乡村振兴促进会和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新春植树宣讲活动300余场,发动乡贤和侨胞近6000人、企业1500多家参与乡村绿化,举办3000多场庭院美化活动。并且,中山依托全市学校党组织开展“我为中山种棵树”“我与小树同成长”活动,发动师生种植树木超3万棵,建设“教师林”“校友林”“亲子林”等主题林近600片。
梳理公开报道,可以发现今年以来,中山市主要负责人在赴中山市东区街道、坦洲镇、南头镇等镇街调研时,多次参与当地种树活动,在明阳、康方生物、长虹等十多家知名企业调研时,与企业家代表一起挥锹铲土、扶苗培土、围堰浇水,种出一片新绿,种出一片事业。此外,中山还推动“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先行先试,开展“有喜事来种树”等特色活动,在村内划定“喜事林”,鼓励有嫁娶、出生、进宅、升学等喜事的家庭种下纪念树,带动广大群众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再如,在春节、妇女节、植树节、国际森林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植树活动。
据介绍,中山还将继续推动“见缝插绿”与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水污染治理、“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城乡风貌提升等整体谋划、一体推进。
“一天种树”变“天天种树”,“植树节”变“植树季”,植树种绿、美化环境正成为中山新时尚。
■数读“绿美中山”
找白
◎组织全市5.6万名网格员地毯式排查,梳理可植绿面积超80万平方米。
◎在全省率先开展“送图入村”行动,形成288个村(社区)“一村一绿化规划图”。
植绿
◎摸排出全市河湖水岸绿化点位270处,其中306条治理河涌绿化需求点位139处,完成苗木种植3.2万棵。
◎围绕“绿美交通长廊”建设,深入开展干线公路绿化美化,筛选种植簕杜鹃等成本低、成活率高、颜值高的树木品种,绿化美化面积超10万平方米。
共美
◎建成超5000个“四小园”,99.55%行政村(涉农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已种植各类花卉苗木超40万棵,其中乔灌木超20万棵,有效增加城乡“含绿量”。
◎已基本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一线
锌铁棚绿美翻新:园区“增植”又增值
一度因脏乱差“出名”的表面处理行业工业区,如今却凭借高“颜值”出圈。在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益隆路上,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下称“绿金湾产业园”)四周被青翠的乔木环抱,园内的道路旁、建筑出入口边随处可见高低错落的绿植,园区一角还将建造一片占地达60亩的公园。
在中山开展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之前,绿金湾产业园所处地块上是11万平方米的残旧锌铁棚,表面处理行业产生的污染,曾给工业区蒙上一层灰蒙蒙的滤镜。通过“工改”建起写字楼式的工业楼后,绿色成为了这里的主题色,工业园区也勃发着盎然生机。
走在益隆路上,距离绿金湾产业园一两百米时,还未能听见园区内的生产动静。只有走进园区、站在工业楼下时,机器运作声、车辆启动声才传进耳朵。原来,园区外侧的高大乔木,已经隔绝了相当一部分的生产噪声。
漫步在园区内,闻不到传统加工工艺所散发的刺鼻味,见不到车辆带起的扬尘和工厂的各形态排放物,在园区内的体感似乎与在公园里的感受并无两样。园区内的小型超市门口两侧以红绿相间的灌木点缀,如果仅看这一角,就像置身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内。
“未来我们将把它做成一个智慧园区,也是一个花园式的单位。”园区开发运营方、广东粤江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廖瑞斌表示。
绿金湾产业园的出现,让人们跳出了因传统工业园区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只是无序堆积的简陋厂房、不只有冷冰冰的工业要素,生产与生态也可以巧妙融合、相得益彰。除了植树种绿,绿金湾产业园还计划打造“园中园”,在产业园区内建设占地60亩的生态公园,结合既有的绿美布置,形成一处公园里的产业基地。
不只有绿金湾产业园,中山全市范围正聚焦“破硬增绿”,不少企业对周边道路、企业内部停车场、作业生产区、宿舍生活区、办公区等适宜种树的硬底化地面适度复绿,挖掘工业园区植绿空间,提升厂房园区绿化覆盖率。这其中,就包括了“工改”与“见缝插绿”的协同推挤,绿金湾产业园、中深智谷、粤深·湾区智谷等一批高颜值的绿美园区相继问世。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