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5:55:10 来源: sp20241216
开镰喽!
5月30日,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韩寨村,收割机来回穿梭、麦香阵阵。
“手机点一点,农机就上门,好嘞很!”韩寨村的种粮大户韩大奎种了120亩小麦,只用一天就完成了收割。
以前,夏收时节农机紧俏,韩大奎得四处打听、电话预约。今年,依托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农户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下单,就能预约农机手。
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记者近日走进田间地头、研发单位进行了采访。
平台在黄淮海地区麦收期间投入运行
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是什么?
走进指挥平台,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煜轩打开系统,闪烁的数据随即显示在屏幕上:平台已链接超91万台农机,其中拖拉机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0多万台。
“去年夏收各地共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上云的联合收割机占比已达73.1%。”王煜轩说。
王煜轩轻点鼠标,地图上星星点点,每台农机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作业面积等信息都一清二楚。
“为什么河南设备最密集?”记者问。
“5月22日起,夏收从南到北行进至河南。”王煜轩轻击右键介绍,“5月22日平台上只有2.5万台设备在河南作业,到5月28日升至4.8万台。”
将镜头聚焦舞阳县,一个个绿色的小圆圈在屏幕上不停转动。“每一个小圆圈对应一台农机,圆圈每闪烁一次,表示农机上传一次数据。”王煜轩介绍,根据系统设置,农机每5秒钟就会上传一次数据,巅峰期,平台每天收集5亿条数据。
随意点击一台设备,设备编码、农机品牌、购机人、联系方式、工况信息、运行记录等都有记录。
“瞧,这是一台山东的农机,5月27日跨区来到舞阳县作业,当日作业时长超10小时。”王煜轩点开了历史记录,小农机在屏幕上“哒哒跑”,一天的作业轨迹在几秒钟内复现。
国机数科数字农业事业部负责人孙战胜介绍,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于4月29日正式上线,在黄淮海地区麦收期间正式投入运行。
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大模型应用等先进信息技术,平台可实时记录全国范围内主要农机设备的位置、流向和工况,实现全国范围内“农机位置可查、农机状态可知、农机调度指令可达”。
柴油送到田间地头真方便
平台上线,给农户带来了什么好处?
“用处大得很。”5月24日,韩大奎就用上了平台的新功能。当天,他在平台配套小程序上发出需求:120亩小麦、每亩60元,期望在5月30日到6月2日期间收割。
“叮咚。”手机提示音一响,正在驻马店市遂平县作业的农机手姜东豪立马接单,电话联系韩大奎,敲定了合作。
“小程序是县农机中心推荐注册的,没想到真的有回应。”5月30日,看到农机手准时来到现场,韩大奎悬了几天的心放了下来。
韩大奎从2019年开始流转土地,前些年每到夏收季就犯愁,要么托人问,要么半路拦,生怕联系不上农机手,误了农时,“有一年只晚了两天,轮种的玉米便比别家的矮了半截。”
说话间,姜东豪驾驶收割机又转了一圈。今年22岁的他,从事收割已有4个年头。河南麦收开始后,他先到南阳作业,看到韩大奎发布的用机需求时,已自南向北收割至驻马店一带。
作业间隙,姜东豪再次打开小程序。这次,他发布的是用油需求:60升柴油,12时至14时送到。小程序里,农机位置自动识别,实时可见。
不一会儿,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路段的中石油漯河第三加油站响应接单。20多分钟后,配送员曲书岭等人开着油罐车把油送到田间地头。
“今日油价每升6.7元,实际加油量61.23升,合计410.24元,小程序直接缴费就行。”曲书岭介绍,他的油车最多可装6000升油。
加油就像点外卖,姜东豪很满意:“以前只能开着农机找加油站,往返浪费不少时间,特别耽误干活。”
当前,漯河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均已接入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并组织培训10次,培训机手和工作人员365人次。随着平台的上线和推广,送油到田的模式也在南阳等地逐步推开。
“平急两用”,紧急情况时可统一调度农机
平台建设秉承“平急结合、平急两用”的原则,不仅助力夏收更高效,也让管理更轻松。
平时,平台为农户、农机手服务,遇到极端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还可为农业农村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一方面,平台接入了各地的气象数据,可提供大风、高温、暴雨等天气预警信息。”孙战胜介绍,“另一方面,平台还能提供应急调度指挥服务。”
说话间,他打开了一项测试工单。工单模拟,2日后,A县将迎来持续“烂场雨”天气,需及时抢收小麦,但当地只有收割机10台,无法满足需求。
此时,A县农机局可在平台发起援助请求。A县所在市农机局收到请求后,可通过平台了解本地农机分布情况,给予相应的援助。
“若市一级无法完成支援,可在平台上向省一级请求支援,若省级层面依旧无法解决,平台还可直接联系农业农村部,由部委进行全国农机资源的统一调配。”孙战胜说。
据介绍,目前8个冬小麦主产区的农机应急作业队、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服务中心等应急力量已全部纳入平台。所有人员均可在平台一键呼叫、发起视频会议,确保调度高效及时。
以漯河市为例,目前已有19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9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服务中心和13支农机应急作业队的250名机手和305台农机具接入平台。
下一步,随着平台的逐步推广,将有更多农机上“云”,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平台背后是安全可靠的“农机云”
功能丰富、高效实用的平台是如何建成的?
原来,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背后依靠的是“农机云”。作为中央企业首批40项行业公有云之一,“农机云”是一朵具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公有云。
“农机云”硬件依托中国电信提供的天翼云服务,软件则由国机数科自主研发。“‘农机云’的每一行关键代码均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自己敲下的,同时适配国产化设备,具备‘千万台接入,百万台并发’的能力。”孙战胜说。
当然,“农机云”的建设并非短时间内从无到有。此前,围绕农机信息化管理,不少地方已做出尝试。
例如,2022年5月,河南“农机云”平台率先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漯河市农机中心主任史有来介绍,作为河南省首批农机信息化试点市,漯河市此前已在河南“农机云”平台上线各类机具2549台、入驻机手1953人。舞阳县还联合洛阳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成了河南首家县级“农机云”指挥调度平台。
“‘农机云’通过程序设计,预留了不同的关口,可实现新老平台的数据对接。” 孙战胜说,作为国家级平台,“农机云”整合了各省份的农机数据信息,也吸纳了许多地方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当然,这只是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的初次使用,无论是推广覆盖面,还是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升级功能,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随着平台不断完善,将更好助力我国农业强国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7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