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产业链”透视浙江共同富裕进程

发布时间:2024-12-23 08:33:19 来源: sp20241223

原标题:三条“产业链”透视浙江共同富裕进程

  6月21日,浙江省委在杭州举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论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建设)走过三年之际,总结相关成果,研讨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对外发布,浙江成为共同富裕探路省份。三年来,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该省定目标、建体系、抓改革,全力打造省域范例。这篇宏大的命题作文进展如何?从三条“产业链”的故事,可以看出浙江的思路与成效。

  “健康水业”让山区县增“后劲”

  杭州淳安县文昌镇的千岛湖威士忌项目建设现场,三栋酒厂厂房颇具气势,工厂的室外配套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工厂内设备已安装完毕。

  “我们从云南一路向北考察了20多座城市,最终因水质、环境等选定此处。”杭州千岛湖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双庆介绍,该项目一期酿酒厂6月底建成投产,待全部达产后年产能可达900吨、产值10亿元。

  淳安是浙江26个加快发展县(山区26县)之一,其超8成县域国土面积位于生态红线内,可规划建设空间仅占4.4%。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山区县如今已被许多酒业人士视作中国威士忌产业“新星”,甚至将其称为“东方斯佩赛”。

  2022年1月,淳安首个威士忌生产项目、千岛湖威士忌酿酒厂项目签约;2023年,上述项目二期谷物威士忌及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奥歌诗丹迪威士忌酒厂项目、花瑞投资的千岛湖金酒和威士忌生产项目、隐象威士忌庄园项目落户……目前,淳安已有5个威士忌产业项目。

  从时间线看,当地威士忌产业集群的成形过程,与浙江推进示范区建设进程高度吻合,这并非巧合。

  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县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启动伊始,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浙江就专门组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制定《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一项“新打法”便是为26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支持举措,又称“一县一策”。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点状开发利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淳安量身打造的“一县一策”,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并将政策细化分解形成32项具体举措,实行清单式管理。

  得到系列政策支持后,淳安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拓展发展健康水业,细分确定饮用水、果蔬汁饮料、威士忌及果酒等七个赛道,让更多“新味道”陆续涌现。去年,该县水饮料产业销售收入超140亿元,实现水饮项目签约10个,总投资超50亿元。

  淳安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淳安将持续做好健康水业拓展文章,围绕打造中国高端水业基地、威士忌中国最佳产地,持续盯引头部企业,今年力争引进亿元级项目5个以上,健康水业销售收入突破160亿元,明年争取达200亿元。

  包括淳安在内,借力“一县一策”,浙江在探路共同富裕中不断缩小地区差距。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三年,浙江实现了山区26县“一县一策”全覆盖,如加快永嘉县泵阀产业转型提升、加快天台县轨道交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发展。2023年,浙江山区26县生产总值均破百亿元,26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

  用“咖味”提升乡村“咖位”

  不久前,浙江湖州安吉县红庙村的“深蓝计划X”咖啡馆单日售出饮品8818杯,刷新中国单日单店咖啡销量纪录。三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村民“这里会成为网红打卡地”,多半会被回应“想太多”。

  一个远离县城的乡村,一座遍布垃圾的废弃矿坑,一条进出不到两米的石子路……这是“深蓝计划X”主理人程铄钦来踩点时的第一印象,但矿坑停用后蓄水而成的湛蓝湖面,浇灌了他的咖啡梦,也唤醒了年轻人对生态和情怀的认可,不惜花费两三个小时打卡。

  “咖啡只是载体,我们销售的是设计理念、情绪价值和一种乡村理想生活。”在程铄钦的理念里,乡村咖啡喝的是大自然馈赠的风景,是蕴含乡村风情的“特调”。

  在这家咖啡店,村民和村集体以资金、资源入股,占比49%。2023年,程铄钦团队为村里带去近600万元收益。

  “村咖”当下已成为浙江乡村的新风景线:杭州萧山横一村的鸭棚咖啡,保留了鸭舍原本构造,顾客在此欣赏稻田风光,听鸭鸣品咖啡;衢州江山清漾村的恬咖啡店,将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咖啡和甜品;温州大若岩村“花开麦饼”咖啡馆,将咖啡与当地“土味”麦饼结合……

  “村咖产业链”迅速壮大、人气高涨背后,是浙江乡村环境提升,不断吸引年轻人进村返乡的体现。

  示范区建设进程中,该省着力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打造强村富民标志性成果。在此前20年依托“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浙江把“人才”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点文章予以着墨。

  2021年,该省启动“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在中国率先出台农创客培育政策,从资金、用地、技术等多方面扶持农创客发展。如在定制金融服务方面,浙江推出的“农商·农创贷”已授信农创客超1.4万户;在做好创业服务方面,前述“深蓝计划X”正是第七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初创组一等奖获得者。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介绍,目前有超6.2万名农创客在浙江乡村大显身手,其中“90后”“00后”超55%。该省还开展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充实乡村人才矩阵。

  年轻人的青睐,为浙江乡村探索共同富裕带来了新思路、新活力。

  这反映在丰富时髦的新业态点缀起一个个村庄。如义乌李祖村已落地60多个新兴业态,从业人员一半以上是大学生,村民平均年收入超6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56万元,村庄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这也反映在全省层面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中。2023年,浙江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56%;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11元,增幅较城镇居民高出2.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0.04。

  “一颗笋”趟出增收新路径

  共同富裕是共同发展、平等发展,增进“三低”人群的收入能力是前提和基础。2023年,浙江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这一“突破”背后,该省近年力推的共富工坊发挥了不小作用。

  在温州文成铜铃山镇,“一颗笋”的产业链让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有了增收新路径。

  今年春笋季,当地石门村村民黄耀春忙的“不亦乐乎”。挖笋最多的一天,他拿到了700多元收益。

  其收入源于当地的石门共富工坊,这里是浙江首个拥有出口备案且自营出口的共富工坊,可收购村民挖来的鲜竹笋,将竹笋处理后进行罐装产出成品,借文成的侨乡优势销往欧洲。

  工坊负责人郑式忠介绍,试生产阶段工坊日均产出超过1.5万斤,正式投产后日均产量可达6万多斤。“工坊建立的初衷就是为周边的老百姓共同致富,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来自周边村庄。我们收购本地村民的单价会比收购其他地方的高。经过加工罐装的笋售价能达到鲜笋的近2倍,这对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带动民众持续稳定增收,类似故事还有很多。如以青瓷闻名的丽水龙泉,天丰陶瓷“共富工坊”定向吸纳周边村民、低收入农户和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并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工作效能;金华浦江县水墨前吴共富工坊以糖果、调味料包装为主营业务,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村民就业,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共同富裕的“共”字,要求“一个都不能少”。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已经建成超1万家共富工坊,累计吸纳就业近50万人,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

  去年,浙江的共富工坊建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经验。除共富工坊之外,该省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的,还有帮扶残疾人就业增收、医共体等20项探索。这些无不与提升民众收入能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民生大事息息相关,亦让百姓感受着共同富裕的真实可及。

  从淳安、安吉再到文成,三条“产业链”体现着浙江的共同富裕探索对县、村、人等不同主体的改变与带动,背后的驱动力则是持续缩小“三大差距”的不变目标和创新理念。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表示,浙江近三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而面向未来,要始终把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共富首要位置,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共富路径,始终统筹好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力量形成社会有感的共同富裕合力。(王逸飞 鲍梦妮)

(责编:杨虞波罗、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