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1:37:00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社 郑州9月25日电 题:赋活历史文化 “新文旅”风起中原
中新社 记者 肖开霖 阚力
在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四神云气图》前,台湾青年冬冬认真端详着这幅长5.14米、宽3.27米的西汉壁画。
已在大陆生活十几年的冬冬,被近几年频繁出圈的河南文旅折服,喜欢追着走红的主题展开沉浸式旅游。今年中秋节,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节目再掀国潮风,在以《四神云气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中,青年舞者饰演“云气少女”在虚拟壁画中穿梭。此次再访河南博物院,冬冬跟随“云气少女”寻找壁画里的“四大神兽”。
从考古盲盒到《唐宫夜宴》,从《洛神水赋》到洛阳汉服,从《满江红》带火汤阴岳飞庙到开封“王婆说媒”现场人山人海……近年来,河南不断通过新形式、新技术、新手段等现代创意手段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出多个文化IP,不仅让古老文化披上时尚外衣带来更多海内外关注,也一次次带热当地文旅市场,走出一条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路,助力河南破解文旅领域“有形式、缺内容”“有名声、缺支撑”“有流量、缺转化”等问题。
入选2021年“十大年度国家IP”的《唐宫夜宴》,让圆润讨喜的“唐宫少女”忙了起来。冬冬身边不少台青曾专程到文博场馆“追星”,抢购复刻唐俑、体验唐代妆饰、观看“唐宫小姐姐”演出。
2024年4月2日,舞蹈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展示敦煌舞蹈。 中新社 记者 韩章云 摄《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的连续走红,则让古都洛阳热度不减。毕业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陈晨,曾随一众华裔青年专程前往洛阳,体悟曹植笔下《洛神赋》的神韵和意境,在龙门石窟寻找《龙门金刚》中“龙门乐伎”和“金刚大力士”的石刻。
陈晨拍下很多石窟造像分享给同学并表示,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15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借鉴,艺术创新应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刻有历史印记的艺术作品,往往更有传承价值。
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看来,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转化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引发公众情感共鸣,说明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认知、认同已达新高度,是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充分体现。
河南文旅新貌的涌现,与该省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基本同步。2021年,该战略被列为河南“十大战略”之一,以推动河南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旅文创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此后,该省又明确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进军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并陆续发布多条文物主题游径和主题旅游线路。
随着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意识的持续提升,在中原大地,越来越多的文博机构通过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吸引年轻人,沉浸式旅游演艺、剧本娱乐、考古研学等新兴文旅业态得以全面发展。
以洛阳为例,这座拥有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的古城,正结合大遗址保护利用打造“现代唐风”城市风貌,同时聚焦沉浸演艺、剧本娱乐、汉服体验、电竞数娱、高端民宿等,打造多元文旅业态,其特色文创产品开发亦风生水起,包括牡丹瓷、新式唐三彩在内,品种超2000种。
“新文旅”风行洛阳,也带来当地文旅市场的较快增长。今年1月至8月,洛阳累计接待游客1.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近90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分别增加14.2%和16.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宋朝丽分析称,河南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推出多种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文化表现形式愈发多元,将传统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接待游客9.95亿人次,旅游收入近9646亿元。2024年,河南定下“更进一步”的目标,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万亿元。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河南接待国内游客1884.5万人次、旅游收入91.6亿元。(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