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4:50:21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香港12月22日电 (戴梦岚 陈晓娴)走进位于香港深水埗的“The Bridge+人文艺术空间”,桌子和墙壁上摆放的300余件不规整的瓷羹、瓷杯、瓷碟吸引观者目光。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多杯羹工厂:与谢淑婷的陶泥互动实验”展览。展出的陶瓷作品是香港陶艺家谢淑婷带领香港耀能协会残障人士制作的。这些瓷羹、瓷杯、瓷碟虽然形态上各有差异,但每件作品都注入了创作者独一无二的构思和表现力。
图为香港陶艺家谢淑婷(左)与策划本次展览的HASS Lab负责人白双全(右)合影。 中新网 记者 戴梦岚 摄香港耀能协会是服务因中枢神经系统创伤而致身体残障人士的机构,旗下有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的庇护工场。谢淑婷日前在“The Bridge+人文艺术空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身体原因,在庇护工场工作的工友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重复性工作——比如帮连锁快餐店把胶羹、筷子、纸巾等餐具放入胶袋,或把几支牙刷包成家庭装等简单工序。陶艺创作从工友们熟悉的调羹、杯子、碟子入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这些物件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也能给工友带来创作成就感。
图为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参观展览。主办方供图学员们的肢体能力各异,有的腕力不够、有的手指难以伸展、有的皮肤容易过敏……在教学过程中,谢淑婷时常想起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最初是从她的手指开始,后来身体也不灵活了,再加上高血压、痛风等疾病,最后记忆衰退,连我都不记得。她发病有30年,我是主要的照顾者。所以我见到参加陶艺项目的工友时,其实蛮有亲切感。”她说。
带领学员创作陶瓷作品时,谢淑婷选择了产自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的5种陶泥,她希望通过触摸泥土,带领学员们环游世界。“我们普通人旅行的时候,可能只会看风景,不会摸泥土。我觉得对学员来说,可以通过泥土接触到工场之外的世界”。
图为展出的瓷碟。主办方供图在制作瓷碟时,谢淑婷还带领学员们采集工场附近花圃中的植物。她解释说,学员们每天都会经过工场附近的花圃,但未必留意这些植物。在搜集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植物的姿态和生命力。“这些花草每一种都不一样,可能只有很短的生命,把它们拓印在陶泥上,就把它们最美的时刻记录了下来,这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策划本次展览的HASS Lab负责人白双全告诉记者,展出的陶瓷作品有共同的特点:简朴、粗糙,要花较长时间制造,每件都很独特。学员做陶瓷的时候都很专注、很自在,这是许多常人所不能及的。
图为观众欣赏展出的陶瓷作品。主办方供图谈及展品的销售情况,谢淑婷自豪地说:“这些作品绝大部分已经被观众预订了。”学员们其实很舍不得出售自己的作品,但当他们知道作品被观众认可的时候,有强烈的成就感。项目销售所得会全部返给耀能协会,资助协会去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