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 | 饮食)清明粑里“春滋味”

发布时间:2024-12-15 08:36:52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社 贵州铜仁4月4日电 题:清明粑里“春滋味”

  作者 周燕玲 刘汉滨 韩继丹

  清明时节,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人会制作一道节日限定美食——清明粑。其色泽青翠、软糯清香,做法与青团异曲同工,流行于中国南方一带。

  清明菜是清明粑里不可或缺的一味,学名鼠曲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寒之功效。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在其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了用鼠曲草制粑粑之俗:“鼠曲染糯作糍,色深绿,湘中春时粥于市。五溪峒中尤重之,清明时必采制,以祀其先,名之曰青。其意以亲没后,又复见春草青青矣。”

图为新鲜采摘的清明菜,学名鼠曲草。  刘汉滨 摄

  书中的五溪泛指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正是如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一带。长于乡野田间的清明菜,有着修长的茎和细长的叶子,全身长满白色蛛丝状毛,嫩叶顶端托着淡黄色的花蕾。

  清明节前,家住铜仁市思南县的罗永碧,常和丈夫背着背篓去采摘新鲜的清明菜,她已制作清明粑二十五载,既享受春天的馈赠,亦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采摘回来的清明菜选出嫩苗,用清水洗净后放入锅中煮熟,待颜色变深、静置冷却后,与糯米粉、粘米粉“汇合”。

  “清明粑可甜可咸,传统的馅料有芝麻花生糖,现在椿菜、春笋、豆腐、鲜肉、腊肉等均可搭配。”罗永碧麻利地将一个个浅绿色的团子揉开,放入各种馅料,再将口子用力捏实,将这抹清香留住。

图为罗永碧制作的清明粑。  刘汉滨 摄

  不同馅料的清明粑也有不同形状,如元宝形、椭圆形、三角形等。放在铺满树叶的蒸锅里,静候片刻,缕缕清香伴着袅袅雾气就在咕噜的沸腾声中弥漫整个屋子。新鲜出炉的清明粑,一口咬下去软绵绵、糯滋滋,满口清香。若是放凉后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趁热轻轻咬上一口,外脆里糯,吮吸一口溢出来的糖馅,又烫又甜。

  这个时节,春笋豆干鲜肉馅的清明粑最是美味,春笋的鲜配上豆干的醇香,嫩脆爽口又软糯。

  椿菜腊肉馅又是另一番滋味。住在思南县的“80后”刘伟是清明粑的拥趸,于他而言,春季时令“名品”香椿搭配腊肉,才是清明粑的经典馅料。

  新鲜香椿经过沸水的洗礼,褪去紫衣,切成小段备用。锅里放入肥瘦相间的腊肉丁煸炒出油脂,加入香椿大火翻炒。腊肉与香椿的碰撞,仿佛是冬与春两个季节的交融。“烟熏腊肉配上春天的香椿,味道分明,但在清明粑的包裹下,吃进嘴里仿佛清风拂面一般,滋味妙不可言。”刘伟说。

图为家住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的罗永碧在包各种馅料的清明粑。  刘汉滨 摄

  如今,贵州各地的清明粑随馅心的不同而花样繁多。历经百年历史,这道乡村美食成为应季的特色小吃,在城区和景区也常发现它的身影。

  依托四通八达的快递物流,罗永碧制作的清明粑每年都会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这道带着山野清新气息的传统小吃走进城市餐桌,慰藉那些远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味蕾。

  在英国留学的“95后”贵州女孩张茜曦告诉记者,清明时节最想念的就是清明粑,小小一口,清香绵软,既有春天的味道,更有儿时满满的回忆。(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