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6:53:23 来源: sp20250111
多部门协调联动、多层次机制保障,让农村客运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前不久,笔者在山东禹城采访时发现,这里的汽车客运站升级改造成了“交邮驿站”。每天清晨,快递包裹分拣完毕后,被搬上从县城开往乡镇的公交车,再搭乘村村通小客车进村入户。农村公交转向“客货联运”,不仅打通了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也为农村客运发展蹚出了新路。
我国农村地区生活着广大农民群众,农村客运既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以来,各地深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推动城乡客运出行条件持续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99.8%和99.7%,其中通公交的乡镇和建制村比例分别达43.9%和50.6%,分别较2020年提高10.6和11.3个百分点。
农村客运覆盖面更广、通达率更高的同时,“开得通、留不住”成为新课题。部分汽车客运站关停并转,一些客运企业出现亏损,被迫减少乃至停运通往乡村的车次。以山东禹城为例,自2018年开始,开往乡村的客运上座率便出现下降,过去平均每小时客流量上百人,如今一天下来也就百余人。
应该看到,当前部分农村客运面临发展困境,是道路客运供需关系深度调整的结果。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叠加高铁、城际铁路和私家车日益普及,使得农村出行方式选择更加多元,农村客运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从经营主体看,农村客运大多实行政府定价,在农村公交实行普惠票价的情况下,日常收入难以支撑支出,客运经营者压力不小。
未来,农村客运要退出市场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客运仍然是向农民群众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主要方式,是保障群众日常出行、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仍然需要确保“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
推动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转型势在必行。面对客流下滑挑战,不少地方已经主动应对、积极探索。在山西平顺,每日固定车次之余,农村客运变身“预约式公交”,农村居民可按需叫车;在广东台山,新近开通的旅游专线既串联起散落乡间的旅游资源,也让村民有了更多车次可以选择……这些创新实践,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有效提升了公交车辆利用率。多部门协调联动、多层次机制保障,让农村客运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1日 1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