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40分钟一堂课”,值得一试

发布时间:2025-01-07 13:49:50 来源: sp20250107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40或45分钟一节课是惯例。未来,这种惯例或将被打破。一节课,会以15分钟、30分钟甚至90分钟,抑或以各种不同时长出现。

  据《光明日报》报道,日前,多地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设置与管理的自主权,在保证每周课程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用足国家方案、省级实施办法留给学校的排课空间,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自主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落地实施,已有一些学校开始打破“40分钟一堂课”的惯例,试水长短课、大小课的课型实践,长短协调、错落有致的课表更是在不少中小学纷纷“上新”,以更符合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的方式授课,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15分钟左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曾研究认为青少年45分钟的课堂时间超出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使得学生长时间处于劳累状态,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伤害。

  另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物理、化学、美术等学科,特点各不相同,统一教学时间也不满足各学科知识的充分讲解。开设“长短课”,就是教学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的重要一步。

  当然,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更考验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考验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正因如此,一些学校对此有顾虑。

  要让长短课逐渐取代传统的固定课时模式,道长且艰。鼓励探索长短课、大小课,推动课程改革更深入,就要激发学校动力,比如,可以在课程设置考核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不对课程数量、时长设置进行刚性规定;补齐师资短板,提升学校管理者课程管理和教学能力等。

  总之,用好用足自主权,灵活开设长短课,既是对学生学习规律的尊重,也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升课堂质量,让培育更精心更精准,无疑值得一试。

  戴先任(职员)

  来源:新京报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