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22:21:46 来源: sp2024122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初秋,记者一行来到四川天府新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的兴隆湖,感受到处处生机勃发、活力奔涌。
“都市工业”自动化工厂里,以大鹏无人机、睿乐达机器人为代表的智造产品正在陆续整装下线;“登陆”成都科创生态岛,众多成果转化政策工具包正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试验室走向生产线……创新成果不断焕新呈现,描绘出天府新区奔赴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的新图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天府新区牢牢把握“高端创新资源承载地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定位,统筹推进“实验室”“大装置”“国家队”“高校圈”“人才港”建设,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初具规模,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高地加速建设。
依托大科学装置推进“从0到1”
“这是我们首次发现低光度活动星系核可以辐射甚高能伽马光子,证实了低光度活动星系核能够将粒子能量至少提高到万亿电子伏特的水平。”近日,随着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成激动地说:“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甚高能伽马射线辐射,对于理解超高能宇宙射线起源和活动星系核物理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是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2023年2月,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入驻成都科学城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我国宇宙线研究“最强大脑”落户天府新区,成为又一重要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建有宇宙线研究实验室,具备探测技术研发能力,可以开展国际领先的宇宙线物理研究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推广。”刘成说,“这里不仅拥有公园城市的环境,还和众多科研机构比邻而居,实验起来轻松惬意。”
探索宇宙线起源的“世纪之谜”的背后,是天府新区不断布局大科学装置,着力打造“从0到1”的结果。近年来,天府新区始终积极打造“一核四区多基地”空间布局,构建“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构筑学科方向关联、功能互相支撑的大装置集群。
当前,天府新区正高水平建设实验室体系,高标准建设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实施技术联合攻坚,加快重大科技力量主体集中、区域集中、资源集中,建强基础研究骨干支撑网络。
引导更多资源流向科技创新
“时间很快,没想到,我在天府新区一待就是8年。”2024年,是天府新区获批设立10周年。作为这里的“老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装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研究所执行主任丁登伟颇有感触。他亲眼见证,这些年里,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从全国各地来到天府新区干事创业。
2016年,清华大学与天府新区“牵手”,共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丁登伟恰是在此时来到天府新区,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及智能诊断技术领域的难题进行攻关。
历经十年发展,天府新区已形成坚实的能源产业基础、完备的能源生态圈、聚集了大批优质创新资源,眼下正加速构建一流创新平台,布局行业创新应用场景。丁登伟表示:“这些都为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来此提供了坚实基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丁登伟说:“这些年,天府新区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助益。未来,我还将继续在能源装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攻关,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护航,为四川电力产业‘建圈强链’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搭平台、院校导资源”——天府新区探索出以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为牵引的新路径,在协作过程中,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出创新产品。此外,天府新区在加速布局创新生态的过程中,还开辟了“科技+金融”路径。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天府新区正积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
位于兴隆湖南岸、科学城腹地的成都科学城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于2023年年底落地投运。这里是天府新区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科技金融文章、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开展科创金融先行先试、支持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平台,旨在打造“股权+债权+资本市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在股权服务方面,依托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汇集549家股权基金相关机构资源,已推动成都区域202个项目获得了股权基金投资约600亿元,并为在四川区域展业的300余家北上广深知名基金管理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成都科学城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谭啸介绍,“同时,加速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债权融资服务体系,帮助新区1000余户市场主体获得普惠性贷款29.26亿元,依托新区风险资金池帮助800余户市场主体获得政策性贷款16.85亿元。”
让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
近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被动降温的“黑科技”——辐射制冷面料再获项目新进展,实验室“光谱调控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研发技术人员王印庚介绍,这是一款基于光谱调控的被动降温技术研发的产品,叫作辐射制冷面料。这款面料通过设计材料结构达到隔绝太阳热量、增强辐射散热的目的,“穿上这件衣服,最高可将体表温度降低15℃”。
除制冷面料外,研发团队还利用新技术研发了一种辐射制冷涂料。该涂料应用在建筑领域,可帮助户外大功率设备节能降耗。“相较于传统的隔热涂料,它不仅能够达到光滑的漆面效果,在将这类涂料喷涂在建筑常用的铝板等材料表面时,还能实现降温,并且有效节省能耗。”王印庚说。
推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始终是天府新区加速发展的重要目标。由此,天府新区不断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位于兴隆湖东岸的成都科创生态岛,着力打造“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区,当前正按照“公益化+市场化”模式加快导入一批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优质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形成集中试验证、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
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通过搭建中试平台为企业解决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试运营一年多来,平台已为来自全国10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数千次的专业服务。
天府新区科创和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天府新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技术为牵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深度转型与升级。”
同时,天府新区大力强化中试熟化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和投资融资平台等专业机构的服务功能,畅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路径,相继谋划布局中试熟化平台2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孵化初创企业114家,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增幅超50%、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30%以上,转化成效初步显现、转化生态加快构建,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成果正在向先进技术和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注入创新动能,新兴产业蓬勃生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未来,天府新区还将持续立足战略科技力量集聚成势、科技创新成果持续产出的基础性优势,以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为目标,持之以恒筑强创新策源转化和新兴产业集聚核心功能,积极赋能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壮大空天动力、卫星互联网、先进计算等未来赛道,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这位负责人说。(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通讯员 刘倩婷)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