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组织救援 总台记者直击“砂涌”村庄现场

发布时间:2024-12-21 18:20:40 来源: sp20241221

  青海海东民和县,与甘肃积石山县接壤。地震发生后不久,民和县中川乡的金田村和草滩村,由地震引发了砂涌现象,大量房屋被淤泥包围、冲毁,20名群众失联。事发后,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连夜组织救援。

  记者赶到了青海省民和县的金田村,这里是青海震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强震引发了各种次生灾害。在金田村的村口,本来有一条公路通过,两侧是数间房子和一块空地,现在都被淤泥覆盖了。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消防救援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清挖工作。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现在是整个这一大片的土地,其实都被厚厚的这种淤泥覆盖。这个淤泥是什么样子呢?我挖起一块给大家看一眼,它特别湿,而且很稠、很黏,救援人员告诉我说,它的重量大、密度大,单靠手挖挖不动,只能依靠重型的机械。

  紧急调运来的三台挖掘机,一直在连轴运转。地震后不久,浪头高达三米的浓稠泥浆,就翻滚着漫入了村庄。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村民 杨春林:意想不到,声音大得很,卸煤那个呱啦呱啦的那种声音,树折断的声音,哗啦哗啦。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乡干部 祁奋勇:地震完之后,我差不多就是10分钟左右到这个村子的,泥浆已经是翻到这个地方了。感觉不可思议,从哪儿来的这么多泥土,我们也想不到。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我的身高是1.66米,我站在这看淤泥的顶部根本就看不到,这个淤泥至少是有二米五厚,最厚的地方可能要超过三米。

  这种地质灾害叫做“砂涌”,出现在大地震之后。由于地壳震动,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液化,液化的沙层沿着一定的通道,直接到达地表。这跟地下含水层的含水量有关,也跟挤压变形的程度有关。那“砂涌现象”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呢?和附近的一条河沟不无关联。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乡干部 祁奋勇:这个地方,以前旁边有一条夏季雨季的时候稍微有点水的干沟,沟里平时没有水。这次地震以后,由于地下水位比较高,把底下的泥浆全部翻上来,在北边是一个二级台阶,土质比较疏松,冲下来的。

  这条沟上游宽,下游窄。在离金田村不远的公路岔口,宽度从二十多米宽一下子变成了三四米。前方的路变窄了,泥浆无法继续通行,继而越积越多溢出河沟。目前,连接两个村的公路,仍然在淤泥的掩埋之下。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我现在站的位置,在地震之前就是马路的中间,只不过完全看不见了。沟渠就是沿着这个方向一路走过,河道到了公路这个位置就突然变窄了,从原来的二十米宽变到四米宽左右。

  为尽早救出失联人员,入夜后,消防救援人员仍然继续工作。村民的安置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失联人员的家人们,在家属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住在离救援现场最近的帐篷里,继续等待亲人的消息。

  金田村村民 失联人员家属 杨建元:今天挖了一天,派了三个挖掘机准备去下面挖。就不放弃,一起加油。

  在村口的一片空地,是金田村另一个安置点。一百多名村民早已住进了帐篷。室外气温下降到零下十摄氏度,他们住的帐篷内,火炉烧得暖暖的。

  金田村村民 马中梅:暖和,下午五点钟帐篷搭好了,炉子架好了,我们没冷着。八点多床给过了,再冷不怕。

  金田村村民:吃饱了,还有两桶晚上吃。

  尽管已是深夜,仍然有人来回奔走,搭帐篷,分物资,忙忙碌碌。对于许多工作人员来说,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贺学国 熊传刚)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