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通讯:不一样的“家味”与“年味”

发布时间:2024-12-23 18:34:3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重庆2月1日电 题:不一样的“家味”与“年味”

   中新网 记者 刘相琳

  喜庆的春联和福字正在书写,红艳艳的灯笼被高高挂起,香喷喷的饭菜摆满餐桌……走进食堂,如果不是一群身着特定服装的戒毒人员,很难把这里与戒毒场所联系起来。

  为充分发挥家庭帮教对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的积极作用,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重庆市江北强制隔离戒毒所邀请戒毒人员家属来所与戒毒人员共聚“团年宴”,用“家味”和“年味”帮助戒毒人员修复亲情关系,增强戒毒信心。

  公司高管沦为瘾君子 民警帮他挽回家庭

  “老婆,我现在只能用这碗汤圆感谢你的原谅,我一定戒掉毒瘾,以后和你一起好好生活……”在“团年饭”上,戒毒人员马磊(化名)为妻子端上一碗自己亲手包的汤圆。

  吸毒前,马磊曾在重庆一家知名公司管理层就职,与妻子育有一个5岁的儿子,优越的经济条件和身边人的吹捧,让马磊逐渐迷失了自己,并在纸醉金迷中染上了毒瘾。第一次吸毒被公安机关抓获后,马磊被责令接受社区戒毒,惩戒措施和妻子的愤怒却没有让马磊有丝毫悔改。从公司离职后,无所事事的马磊对毒品产生了更强烈的渴求。直到2023年7月,马磊在社区戒毒期间复吸毒品,被公安机关决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2年。

  马磊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后,妻子对他一度感到绝望,不仅没有到戒毒所看望过马磊一次,还在电话中提出了离婚。直到此时,刚刚失去事业,又将面临家庭破裂的马磊才在悔恨中幡然醒悟。

  经过多次谈话掌握马磊的思想状况后,民警认为马磊沾染毒瘾尚不算过深,在科学的戒治措施和家庭支持下,完全有可能帮他重新找回自己。为此,民警加强了对马磊的关注和教育,帮他摆正思想,同时也做起了马磊家属的工作。在民警反复沟通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下,马磊的妻子打消了离婚念头,开始积极配合民警的工作。

图为戒毒人员与家人一起吃“团年饭”。黄林 摄

  父母的宠溺让他走上歧途 民警帮助修复亲子关系

  自2023年3月进入戒毒所后,1999年出生的小锋(化名)还是第一次和母亲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小锋是家中的独子,从小不爱读书,父母也不强求,只是顺着他的意愿任其发展。小锋高中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母亲出面找到小锋开公司的表哥给他安排了一个驾驶员的工作。没有生活负担的小锋,下班后的娱乐从打牌喝酒到唱歌蹦迪,半夜晚归甚至夜不归宿,母亲觉得是年轻人的爱好,也不过问。直到从民警口中得知小锋已染上毒瘾,父母才如晴空惊雷般惊慌无措又茫然无助。

  初到戒毒所的小锋对场所的严格管理十分不适应,意志消沉,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只是提出各种要求,而父母也是无原则地答应。

  针对小锋的情况,民警意识到,不从根子上改变源自家庭的宠溺,就不能让小锋的思想得到根本上转变。为此,民警组成了一个三人的“班子”,定期与小锋的父母沟通,一方面定期把小锋在所内的情况及时告知其父母,让他们对小锋在所期间了解得更加全面;另一方面也要转变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态度,要让他们认识到,放任绝不是对子女的爱护,而是一种变相的伤害。

  经过近半年耐心细致的工作,小锋的父母按照民警的要求不再对小锋的要求来者不拒,而是配合民警对小锋开始严格要求。在民警和小锋父母共同努力下,小锋开始端正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民警的管理教育,也为自己争取来了这次与家人吃“团年饭”的机会。

  重庆市江北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曹明介绍,正是基于在戒毒工作中对“家”与人性的深入思考,该所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家”文化在戒治工作中运用的研究,并探索运用“家”的氛围净化戒毒人员的心灵,修复戒毒人员亲情缺失,增强戒毒信心,激发戒治激情,不断提升戒治质量,促使更多戒毒人员戒断毒品、走向新生。(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