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1:31:52 来源: sp20241230
新华社贵阳6月9日电 题:20余位驻华使节贵州行:这里的发展“令人感动”!
新华社记者袁睿、吴思、周宣妮
“在这里竟能看到世界前100名高桥的近一半”“大数据原来能应用到这么多行业”“桥旅融合发展助力村民增收的方式值得学习”……
6月2日至7日,来自纳米比亚、南非、赞比亚、布基纳法索、澳大利亚、智利、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20余位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外国驻华机构代表,在贵州参加了以“数创贵州 一路黔行”为主题的“驻华使节地方行”活动。
从“地无三尺平”到“基建狂魔”在此展现开山架桥的速度与质量;从“人无三分银”到当地百姓生活切实改变;从传统产业到依托资源等优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使节们参访后由衷感慨:贵州的发展“令人感动”!
“我不仅想体验这里的美景和文化,更想了解这里大力发展的新经济,以及当地怎样利用自身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次到贵州的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说。
谢胜文所说的“新经济”是这次行程中不少使节关注的重点:贵州的大数据产业。
使节团考察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展示中心。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走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等地,使节们体验“互联网+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大数据赋能传统行业的应用场景。
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公使格拉希亚·尼亚古斯体验了一次线上问诊,这让他充满期待:希望这项技术能在自己国家得以应用,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先进的医疗服务。
高标准蔬菜温室,智慧植保,水肥一体化灌溉……刚果(金)驻华使馆参赞吕克奇在了解了一系列智慧农业科技后,立即留下了公司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他说,刚果(金)迫切需要这样的中国高科技农业企业,帮助改善农业生产状况。
谢胜文说,大数据技术如果不应用于提供服务和改善人类生活,那是没有用的。贵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南非很期待在这个领域同中国开展合作。
此行另一个重点是见证中国开山架桥的速度与质量。
贵州有“桥梁博物馆”之称,目前已建成公路桥梁2.9万余座,这些大桥在高度、长度、跨度等方面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并且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实现材料、设备、技术创新突破。
“如何造出这一座座宏伟的高桥?”“大桥通车后给村民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大数据怎么应用在桥梁建造和维护中?”……参观考察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时,使节们纷纷提问。
尼日利亚驻上海总领馆商务专员穆哈穆德·哈桑一边听着介绍,一边拿出手机展示尼日利亚的一处地形,询问工程师对桥梁建设的建议以及桥梁养护经验。
使节团与坝陵河大桥合影。新华社记者 吴思 摄
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让天堑变通途。不少大桥建成后,1个小时的山路缩短到几分钟,为当地百姓打通了致富路,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此,穆哈穆德·哈桑感叹:“中国政府一定很爱她的人民。我们希望能学习到中国的建造技术。”
“这次旅行令我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改善。”谢胜文说,他很欣赏这种人与文化紧密相连的现代化,“这种以人为本,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贵州省清镇骆家桥蔬菜保供基地,马里驻华使馆一等秘书马利克·迪亚拉尝试操作了智慧农业全自主喷雾车。迪亚拉曾在北京读书,时隔多年再次回到中国,“马里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我们可以寻找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机遇。”
使节团考察贵州省清镇骆家桥蔬菜保供基地的无土栽培温室。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近松茂弘说,农业生产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贵州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几乎每个领域,中国都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赞比亚驻华大使齐乌卢有感而发:“相信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我们也可以走上这条发展道路。”
参访即将结束,布基纳法索驻华使馆临时代办萨瓦多格·迪欧登由衷感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人用知识和创新来克服困难的精神。”
(责编:刘洁妍、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