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会客厅 城市发展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4-12-22 01:13:10 来源: sp20241222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首次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

  科技文化会客厅 城市发展新地标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作为新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于今年1月建成,将首次投用于中关村论坛。

  登高眺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像一枚叶片点缀在城市中。建筑南边,与其一街之隔,坐落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望向西北,颐和园内的万寿山清晰可见。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历史文化景区与中关村科学城交界处。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介绍,秉承科技、文化、绿色三大设计理念,这里将打造成为面向全球创新创业者和首都市民的“科技文化会客厅”,“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贴近自然,建设城市立体绿地

  屋顶覆土种植绿植、天窗以阔叶植物叶面曲线为原型进行设计、入口轻巧的雨棚宛如羽翼……参观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处处贴近自然、彰显绿色的独到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充分考虑‘三山五园’地区的环境特点,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采用超长悬挑立面造型,将屋面起伏与绿地坡面平缓相接,使整个建筑融入周边环境,成为大地景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斌介绍,新会址在实现会议功能的同时,也将成为一处城市立体绿地,“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森林中的会议中心’,让更多绿色开放的公共场域拥抱城市与人民,让更多的思想在这里交融与碰撞。”

  “绿”在表面,更在内部。探访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满眼皆“绿”:屋顶,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通过透明点状曲面光伏技术,实现能源多元化运用;场地,运用海绵技术,在减少雨水排放量的同时,回收处理后的雨水还可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零能耗会议室,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同时兼具节能减碳展示功能……据介绍,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已取得绿色建筑三星级预认证。

  以点带面,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周边的环境也实现了整体提升。“从今年2月下旬起,我们就开始对新会址周边6条道路进行修整,修缮面积达4.8万多平方米。”海淀区城市管理委道路设施科副科长戴天介绍,目前,道路已经全部修整完成。

  新会址北侧,曾经长期堆放杂物废品的空地,如今油松挺立,成为一处赏景休憩的街角公共空间;西侧,海淀镇政府拆围栏种绿植,门前西府海棠、棣棠等争相开放,相映成景……

  据了解,按照“变零为整、变旧为新、变艳为雅、变杂为谐”的总体原则,在新会址周边环境风貌整体提升过程中,海淀区共改造围墙5156平方米,外立面景观提升3323平方米,绿化景观提升11096平方米。此外,在新会址周边,还进行了夜景亮化,打造全天候景观。

  聚焦科技,创新技术随处可见

  创新与发展,是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数字化会议室技术、同声传译系统、无纸化技术应用……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各种创新技术随处可见。

  “终于等到你们啦,我是今年加入中关村论坛的新成员‘小关’。”刚进入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机器人“小关”就热情地向记者做起了自我介绍。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一款融合裸眼3D空中成像技术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小关”同时具备智慧问答、数字虚拟人的功能,凭借无介质、可互动的空中成像技术,可以随时为嘉宾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据介绍,历时几年打磨,目前中关村论坛智慧管理系统已涵盖人员管理、信息管理、直播管理、设备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裘里晶介绍:“本届论坛年会期间,还将开启无感通行会议导航系统,将更先进、有趣的科技产品融入大会应用,为嘉宾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服务。”

  会议厅、宴会厅、多功能厅、会议室……漫步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整个建筑采取“品”字形功能布局,拥有16个主要空间,可同时容纳5600余人开会,满足不同规模的会议、宴会、演出、新品发布等活动的服务需求。

  作为本届论坛年会的重头戏,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将于4月25日上午举办,主会场畅春厅备受关注。“建筑整体控高12米,但大会议厅却要求室内净高不低于9米。”张国斌介绍,要实现这一要求,在施工设计上同样离不开创新,“我们采用不出筋的开槽型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技术,实现了大跨度会议厅、宴会厅等大空间高强钢组合结构屋面板,做到既‘薄’又‘硬’,减少了40%的梁高。”

  照明系统可自动调节,电梯配备无接触按钮,用计算机模拟营造室内声、光环境……各种最新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让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以满满的“科技范”,静待八方来客。

  双向赋能,打造科技文化新区

  四九城里中轴贯,三山五园西北蜒。“三山五园”是海淀区的一张金名片,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就建在畅春园的旧址之上。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成为新会址的天然属性。

  “我们将围绕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将‘三山五园’的畅春园地区打造为‘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张革说。

  据了解,规划中的“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北至北五环,南至西北四环,西至功德寺地区,东至中关村大街。翻开地图,这一区域不仅有圆明园、颐和园等历史名胜,还拥有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和众多顶级科研机构,中关村核心区就位于这里。

  不是简单的更新重建,而是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碰撞。海淀区的想法非常明确——以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为重点,打造未来全球创新思想交流平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和科技人文高端对话平台。彰显厚重历史文化,讲述创新精神,营造“四时皆春”的科技创新环境。

  与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路之隔,绿意盎然的海淀公园西北角,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已经完工。

  “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展览交流、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志介绍,文化艺术中心位于畅春园的西花园旧址。年内完成布展后,将正式对公众开放,预计年接待观众120万人次。

  文化艺术中心毗邻的六郎庄地区,历史底蕴深厚,古时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驻足。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家宝介绍:“我们将逐步恢复古镇历史风貌,将这里建设成为花园式休闲旅游片区。”

  科技与文化双向赋能,一个以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为重点的“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正在悄然形成。(人民日报 记者 王昊男)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