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1:19:43 来源: sp20241224
当前,各国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不确定更高、但又充满机遇的全球经济环境。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信心定力、开阔视野、把握机遇?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秘书长林建海接受人民网专访,畅谈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挑战机遇。
在他看来,2024年世界经济的特点仍然是“一低、三高”, 即低增长、高通胀、高债务、高不确定性。IMF分析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5%,2023年下降为3.1%,2024年预计大致相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2023年美国增长2.5%,欧元区0.5%,中国5.2%。2024年,美国预计增长2.1%,欧元区0.9%。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主要是欧元区经济增长大幅下降,拖累了全球经济,特别是德国的经济负增长0.3%,是近二十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除危机年度外)。在今后的几年中,世界经济可能会面临只有3%左右的增幅,将是近三十年来最低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中国中长期发展前景仍然相当广阔。”他认为,对于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我们需要理性地分析其原因和短中期面临的挑战,有的放矢地制定应对政策,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IMF前秘书长林建海。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世界经济将缓慢增长,且不均衡
林建海首先对全球经济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里,全球经济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世界经济将缓慢增长,且不均衡。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上个月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超过半数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下滑。从区域来看,经济学家们对欧洲前景最为悲观,近80%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该地区2024年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减弱。最近世界银行的分析表明,40%的低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仍然低于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此外,IMF也认为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体之间的趋同速度也在放缓,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经济体收入水平的速度在放慢。
好的消息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亚州国家的经济将持续增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据IMF分析,2023年亚洲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三分之二,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贡献达40%,中国的贡献保持在30%以上。在金砖五国中,有三个国家经济体量进入了世界前十位,包括中国第二位、印度第五位、俄罗斯第八位。可以预见,鉴于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发展趋势,在今后的若干年,中国将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印度、东盟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但另一方面,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也有遇到经济困难甚至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如阿根廷、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一些非洲国家。
二、2024年的出口前景依然高度不确定,但比2023年可能有所改善。IMF分析表明,2023年全球贸易量增长0.4%,远远低于2022年5.2%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2024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预计将回升到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即3%左右。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通常都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有时超过全球经济增速的两倍多。
全球贸易低迷增长的原因包括新冠疫情遗留下来的影响和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经济碎片化带来的冲击。据统计,在2019年,全球不同国家实施了1100项贸易限制措施,但在2022和2023两年间,新的贸易限制措施竟高达6200项,平均每年3100项,是2019年的约三倍。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会不会持续或进一步恶化,我们不得而知,大概率是在短期内,这种情况很难大幅改善。此外,近期的中东、红海冲突提高了货物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特别是欧洲经济,可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在发达经济体,市场利率预期将会下降,但会维持在比新冠疫情前较高的水平。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大幅加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加息已经见顶,但对何时开始降息和降息的规模和速度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投资者认为美联储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降息,到年底可能下降1%-1.5%。更多的投资机构认为,美联储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降息,也有少数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在今年不会降息。IMF分析推测,美联储将可能在今年上半年保持利率不变,到下半年开始逐步降息,但这要根据美国通胀率的走势而定。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短期利率将可能维持在3.0%-3.5%之间,中长期利率将可能在4%左右。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通胀率已由2022年5月的9.1%峰值下降到今年1月的3.1%。美国学术届和政策制定者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通胀持久派”和“通胀过渡派”。“通胀持久派“认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将大幅提高国内需求,引发物价持久上升。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美国的失业率往往很难在低于5%的情况下,通胀能得到抑制。而“通胀过渡派“则认为美国通胀是短暂的,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出现困难,而引发价格上升,一旦疫情好转,物价应该会迅速下降。后来由于通货膨胀在全球持续上升并屡创新高,美联储采取了大幅加息的举措。
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大部分人认为过去两年的通胀既有需求刺激措施的原因,也有在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阻碍带来的影响。最近一些经济学家分析研究表明,美联储在控制通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5%的通胀和通胀预期下降是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发挥了作用,另外55%的下降来自于能源价格的下降和供应链的修复。也就是说,美联储如不加息,美国通胀不会下降如此之快,但如果供应链没有得到修复,能源价格持高不下,即使美联储迅猛加息,通胀率也不会下降如此之快。
综合考虑,2024年的大概率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会保持在3%左右,这将为降息提供依据,但美国通胀率和利率在短期内不会回到疫情前的低水平。
四、美国经济“软着陆”是大概率,但不是板上钉钉。美国是第一经济大国,2023年其经济规模达2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约四分之一。因此,美国经济的走向是大家关心的话题。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2.5%,高于2022年的1.9%,也高于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预期,并领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在美联储如此迅猛的加息情况下,没有引发经济衰退,确实出乎意料。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强劲的财政支撑政策,居民消费保持在较高水平,还有坚挺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会。
展望2024年,IMF预计美国经济将增长2.1%,并认为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概率在下降,也就是说,美国经济“软着陆”是大概率。经济“软着陆”意思是经济继续增长,同时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美国大多数投资者也抱着同样的乐观看法。因此,近期来美国股市大增,不断创新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确实是大概率。但也不是板上钉钉。首先,通胀率仍然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一有风吹草动,包括中东冲突对能源油价的影响,通胀率可能会再度回升。其次,美联储前两年迅猛加息对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发力到位。再次,与过去几年相比,美国财政政策在收紧,影响其国内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美国经济走向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中国中长期发展前景仍然相当广阔
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当前国际环境高度不确定和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这样的增长速度已是来之不易。IMF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6%,但目前看来,2024年中国有可能实现更高的,如5%左右的增长速度。
对于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我们需要理性地分析其原因和短中期面临的挑战,有的放矢地制定应对政策,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经济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一些短期和周期性的因素,如房地产调整、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出口低迷、新冠疫情遗留下来的影响等。中长期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国际剧烈竞争和不确定性,产业链重构等。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中国中长期发展前景仍然相当广阔。
一、中国有一支高质量的劳动力队伍,这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向上向好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行业不断涌现的时代,高质量人力资本是持续创新的核心,也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今后若干年中,中国可以持续享受人才红利带来的优势。这是劳动力人口“质”的一面。
二、中国劳动力供给仍有增长余地。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现在平均只有55岁左右,如果能在2030年将其延长到平均58岁,就可以增加数千万个劳动人口,基本上能够抵消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这是劳动力人口“量”的一面。
三、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以市场汇率来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与发达经济体人均收入的水平仍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中国要追赶的空间依然很大。这种追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来实现,例如将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数字化等融入各个产业,实现全面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这对未来中国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十分重要。因此,经济数字化、信息化和绿色转型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四、从国际比例来看,中国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全球服务业平均占GDP比重约为三分之二,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例高达80%以上。中国近几年服务业也在发展,已经占GDP的一半,但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五、从国际比例来看,中国的消费需求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发达经济体,消费与GDP占比均在75%以上,美国和英国更是高达80%多。即便在印度,其占比也超过70%。中国的消费与GDP占比仍处在较低水平,约占GDP的55%。可以想象,如中国的消费与GDP占比上升十个百分点,其经济规模就会上一个大台阶。
六、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城镇化还处于发展期。因此,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简言之,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往前看,中国经济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中国要实现中长期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毅力,确保政策的持续性、透明性和更深度的开放和改革举措,提高经济的市场化、法规化和国际化。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增强民营经济做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债务高企、脱钩加剧、地区冲突等风险压力
在林建海看来,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第一,各国债务高企不下,给未来经济发展蒙上阴影。据美国银行家协会,即国际金融协会预测,到2023年末,全球总债务已高达31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达330%,十年间激增了100万亿美元。全球的各国政府债务已达到97万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40%。2023年,美国政府债务高达3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0%。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255%,英国、法国、加拿大的占比均接近或超过百分之百。因此,解决沉重的债务负担将是许多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第二,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降低了对这些国家出口的需求、发达经济体利率的上升加大了这些国家的融资难度和外债偿付负担、高昂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使得生活开支不断上升、社会动乱带来不稳定性等。对这些国家来说,应对低增长、高物价和高债务是当前面临的三大紧迫问题。
特别在债务方面,前两年美元大幅度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上调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国家的债务压力,因为这些债务大多是以外币,特别是以美元计价。因此,这些国家面临美元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带来的双重影响。比如,在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家,60%以上的政府债务是以外币计价的。此外,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币债务的一大部分是由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当外部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时,这又增加了另一层的风险。
第三,世界经济、贸易脱钩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去全球化”和“经济碎片化”此伏彼起,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合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歌猛进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蓬勃发展,给所有经济体和绝大多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IMF研究发现,在发达经济体,全球化促进了平稳的物价水平,平均降低了高收入家庭三分之一的生活开支、低收入家庭三分之二的生活费用。
过去的教科书和实践令我们相信,货物、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今,大国竞争博弈重塑产业链,搞“去全球化”和“去风险化”。当前产业链、供应链脱钩的风险十分严峻。在今后若干年中,经济贸易 “集团化”、“区域化”、“碎片化”可能会继续加剧,给全球经济的合作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IMF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出现大幅度经济贸易脱钩,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损害将高达全球GDP的7%,相当于法国和德国经济规模的总和。
第四,政权更迭动荡引发的风险。2024年是世界大选之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将有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了全球41%的人口,全球GDP的42%,特别是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欧洲、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选。这么多国家政权更迭,给世界增加了很大的变量。
第五,地区冲突和战争的风险。2024年,地缘政治关系和全球安全紧张的局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俄乌冲突现在还处于拉锯状态,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场冲突会延续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得而知。只要冲突持续下去,就会对世界能源和粮食价格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同样,中东冲突也会影响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和世界能源价格的走势。中东地区占世界石油出口的35%、天然气出口的14%。因此,其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可想而知。近来红海冲突也大大增加了海运费用和其他贸易成本。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警告说,如果这些冲突蔓延至更广泛的中东地区,将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增长。
此外,从中长期来看,许多国家将面临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相反的,对非洲国家来说,在未来的数十年中,人口数量将大幅上升,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是加速经济创新和结构性改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包括中国,促进创新、利用新科技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缩小与发达经济体收入差距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四)新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机遇广阔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又面临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在林建海看来,至少有五个方面。
一、新的增长极将会驱动全球经济发展。这主要包括“新制造”产业,即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装备、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电动汽车、绿色环保、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开发等一批未来产业。2023年,中国的“新三样”,即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高达1.06万亿人民币,比2023年增长30%。去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达520多万辆,超过日本,占世界第一位,电动汽车出口达177万辆,是2019年7万辆的25倍。这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如今,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科技进步,一批颠覆性的产品和科技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球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全球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平台、数字化服务等产业。目前消费互联网比较发达,但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因此,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形成产业互联网,将会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近来,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为经济发展开辟了巨大的增长潜力,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对不同行业、职业和就业带来重大变化。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了解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学好用好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发展服务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加突出。上面已经提到,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服务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发展服务业和发展制造业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服务业包括多方面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又包括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的各种科研开发、物流运输、金融服务、数字化服务、各种互联网贸易、跨境电商、服务外包、会计、法律和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特别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紧密融合,经济才会均衡、持续发展。
四、环保行业的投入和投资机会也会快速增加。迎接气候变化,促进绿色转型,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生活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绿色转型不仅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转变,基础设施的建设,新产业的诞生,它还将带来劳动力市场的转型。
五、医疗卫生行业也将大幅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凸显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药品疫苗研发,老人康复中心,健康产业、卫生环境等。这也是有关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一面。
面对诸多的挑战,世界经济何去何从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林建海说,以往的经济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国际合作是克服经济金融危机唯一和最有效的途径。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应对。但如今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困难远远超过近几十年中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特别是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去全球化”和“经济碎片化”的兴起,使得寻找和达成全球应对方案愈发困难。同时,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势不可挡,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
他认为,对经济增长来说,包括短期和中长期走向,预期和信心格外重要。在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看到前方,看到光明和希望。这需要政府和企业脚踏实地、登高望远,有长期发展的战略、定力和毅力。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经济政策必须要确保一致性、持续性、透明性,要基于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特别是要加强法规的建设和健全,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它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责编:孙红丽、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