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1:28:07 来源: sp20241215
走走停停,边看边拍,外国友人纷纷举起手机,与身边的彩灯合影留念。8月31日,2024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拉美媒体采访团来到四川省自贡市彩灯企业参观走访,感受花灯满缀中饱含的历史底蕴。
“万物皆可成灯”,五彩斑斓的绚丽,如漫天烟火点亮夜空。彩灯作为展现灯光造型艺术的综合性工艺美术品,充分运用形、色、声、光、动,体现了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一直以来,彩灯都是自贡的城市名片,既是自贡鲜明的历史文化标识,也呈现出一代又一代自贡人民对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朴素期许。
自贡彩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上世纪60年代,自贡举办了首届迎春灯会。自此以后,自贡灯会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具由静化动、布局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构思独特、制作精巧、色彩斑斓、辉丽迷离的艺术特色。每到节日,满城流光,一步一景,美轮美奂,让游客尽享视觉盛宴。
1990年,自贡灯会首次走出国门赴新加坡展出。自此,自贡灯会扬帆出海,足迹到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海外92%的灯展市场份额。长城建到浩瀚星海,大熊猫走进童话世界……海外灯会上,杂技、蜀绣、川菜等“借灯出海”,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发挥强大的感召力,受到各国人民广泛好评。
“文化灯”点亮“经济账”。拥有制灯、售灯、策展、办会等彩灯相关企业上千家,相关企业年产值约60亿元,国内灯展市场占有率达85%,2023年全年彩灯企业开展境外彩灯项目90个、文化出口达5061万美元……如今的彩灯,已然成为推动自贡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亮眼数据背后,是自贡对传承彩灯文化、着力构建完善产业链的不懈努力。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自贡彩灯在设计、制作、展出等环节分工日渐细化,自贡彩灯从业人员5万余人,节庆期间加上临时用工,可以带动10万人就业。这座灯的城市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与彩灯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然,要做到“万物皆可成灯”,少不了彩灯产业的守正创新。在今年的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上,单体灯组“雀之灵”无疑是“明星”之一。一只5.5米高的孔雀,时而仰首望月,时而低头沉吟,在灯光和亚克力羽毛的相互作用下,原本洁白如雪的羽毛显得五光十色、栩栩如生。
为达到逼真的效果,58岁的手工艺人刘俊才和他的团队将幻彩亚克力薄片用手工剪刀剪制成细如发丝的孔雀羽毛。“仅一片尾羽就要剪3000多剪,完成500多片尾羽的剪制就需150万余剪,如果加上孔雀其它部位的短羽、绒毛,总共超1000万余剪。”刘俊才说。
创新的是形式,传承的是匠心。随着材料、设备、工具与灯光科学的发展,自贡彩灯逐渐演变成为金属龙骨、有机面料、现代光源的现代彩灯,既包含传统彩灯元素,又囊括现代灯饰技术,并逐渐由作坊生产向现代智造转型,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当下,面对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如何让自贡的灯始终光彩夺目,是需要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在多所职业院校开设彩灯专业,政校企合作培养彩灯设计、制作、运营等高端人才,推动彩灯艺术设计师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近年来,自贡深掘彩灯产业潜力,在规范行业标准、培养制灯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即将正式实施的《自贡市彩灯文化保护条例》在技术创新、产权保护与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文旅融合等方面作了相关规定,旨在进一步引领彩灯行业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与规范化运作的轨道,有利于促进自贡彩灯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利用,持续扩大自贡彩灯品牌影响力,推动独具自贡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灯火万千,人间绚烂。一盏盏彩灯背后,既是科技力量的产业表达,也是文化故事的灯火演绎。期待“彩灯”更“出彩”,让光影流转间展示的中国形象、中国故事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绽放出新的华彩。
统筹:徐 波
文字:唐 强 陈炳旭
摄影:蒋雨师
视频制作:毛文正 银家琦 王靖舒 岳雄雄 薛昊瑞
(责编:苏缨翔、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