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08:02:59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西宁11月27日电 题:渐进式、小尺度 金陵智慧赋能青海“茶马古都”微更新
中新网 记者 张添福
牌坊上的风铃声,农家院落里飘出的柴火味儿,成群鸽子飞翔时强弱有别的鸽哨声……这是江苏省南京市的几位设计人员,感受到的丹噶尔古城的烟火气息。
图为民众在丹噶尔古城内观看古城老照片。薛蒂 摄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意为两水交汇处的城堡。据传,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道光九年设丹噶尔厅,民国二年改名为湟源县。
丹噶尔从唐朝设"茶马互市",到清朝嘉庆、道光之际民族贸易日渐昌盛,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集散地。清末民初,英、美、俄、比等国商人,以及京、津、晋、陕等地巨商大贾来此驻庄开行,商贸繁盛,被誉为“小北京”。
但如今,这座颇具历史的古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让古城重回“茶马互市”的烟火气,成为了很多人的期待。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挂职干部,湟源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翟龙此前对媒体表示,在江苏、青海东西部协作机制下,“我们找到了南京老门东、小西湖街区成功案例背后的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促使其与湟源县文体旅游局正式签约,并派出项目组,围绕古城资产运营等开展工作。”
图为丹噶尔古城的老街局部。薛蒂 摄今年8月,项目组正式进驻丹噶尔古城。
项目组成员焦昊文说,丹噶尔古城拥有完整的街巷肌理、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丹噶尔古城作为‘海藏咽喉’,是进藏第一站,附近的日月山也被认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带。”
“对于做设计的人来说,走在这样小尺度的古城里很亲切。但现在整体保护和建设显得粗放,我们希望慢慢把这个古城打造成湟源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项目组成员张靓说。
对丹噶尔古城的历史、街巷、院落、古建开展调研后,为符合地域特色及古城特色,项目组成员提出,应积极开展空间织补、风貌塑造、功能提升。
如今,提起丹噶尔古城,民众能感知的便是古城东西方向800米长的老街风貌。其西起拱海门,先后布局城隍庙、丹噶尔厅署、仁记商行、文庙、关帝牌坊、演艺厅等,至东头的迎春门结束。
丹噶尔古城内的城隍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最西边的城隍庙。记者看到,城隍庙部分院墙,朱砂红的墙面显得斑驳。
11月21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参观者在丹噶尔古城城隍庙拍照留念。薛蒂 摄“虽然现今科技很发达,但难以调配出可媲美古代工艺的朱砂红,使其历经百年风吹日晒仍保持这种状态。”张靓说,而对于城隍庙的整体保护和开发,显得很迫切。
记者在位于老街中心位置的文庙广场看到,景观提升项目正在施工。昔日,广场上电信设备箱、电线杆、垃圾箱、休息座椅、导览图、花箱等放置无序,且地面铺装单一。
按照传承历史、彰显文化特色,品质提升、激发空间活力,因地制宜、秉持绣花功夫的设计要点,本次景观提升通过节点铺装、特色花坛设置、入口青砖铺地、设置论语地刻等,带给文庙广场一个新气象。
但张靓表示,丹噶尔古城远不能被800米长的东西老街所概括,其实际面积超过30公顷,但现在,这些区域多为民居。
项目组表示,对于四合院和西北庄廓院风格融合的丹噶尔民居,可以延续其风貌和生活居住功能,并提升重要地标建筑节点风貌、植入文旅产业功能。
11月21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工作人员绣制丹噶尔皮绣作品。薛蒂 摄“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吃住玩游购娱得一个个解决。”张靓说,希望通过五到八年,按照渐进式、小尺度、微更新的理念,精雕细琢,让古城一点点提升,每年都有不同的样貌。
在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的支持下,今年腊八,相关部门计划在丹噶尔古城策划一场双宁灯展。届时,丹噶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将在金陵展示,而从南京引入的秦淮河花灯,也将点亮丹噶尔古城,促进东西部协作的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我们希望把丹噶尔创建成为以文化展示、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以及生活居住为主要功能的青藏高原文化名城。湟源县是青海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现在,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民众进藏、入疆的打卡点。”焦昊文说。(完)
【编辑:陈海峰】